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东里次前韵》
《至东里次前韵》全文
宋 / 晁冲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茂陵家四壁,不必在成都。

老矣招魂苦,伤哉问影孤。

市中宁有虎,屋上岂无乌。

四海皆行路,吾何必此途。

(0)
注释
茂陵:汉代帝王陵墓,此处借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成都:地名,这里并非实指,可能象征诗人的故乡或理想之地。
老矣:形容诗人年老。
招魂:古人认为灵魂可以被召唤,此处表达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问影孤:询问孤独的身影,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市中宁有虎:反问,意指世道艰难,人心惶惶。
屋上岂无乌:同样反问,暗示家中也有不如意之事。
四海皆行路:比喻人生道路广阔,无所不在。
此途:指当前的困境或选择。
翻译
茂陵的家徒有四面墙壁,其实并不在成都。
年迈的我呼唤灵魂无比辛酸,孤独的我身影更显哀伤。
街市上哪会有猛虎出没,屋顶上难道就没有乌鸦栖息?
天下皆可为路,我又何必执着于此路呢。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茂陵家乡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困顿。首句“茂陵家四壁,不必在成都”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最重要的是家乡,而非繁华的都市成都。

接着,“老矣招魂苦,伤哉问影孤”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念和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感慨。这里“招魂”一词,传达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和召唤,而“伤哉问影孤”则是对目前寂寞生活状态的悲叹。

第三句“市中宁有虎,屋上岂无乌”借用了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现实中的危险与不测。这里的“虎”和“乌”,在古代文化中往往象征着灾难或是不祥之事。

最后,“四海皆行路,吾何必此途”则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诗人面对广阔的世界,似乎有着无数可走的道路,但实际上却感觉到自己被迫走在特定的“此途”,显示出一种命运的无力感和对于自由选择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抒情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晁冲之

晁冲之
朝代:宋   字:叔用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生辰:1094~1097

晁冲之(生卒年不详),宋代江西派诗人,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
猜你喜欢

游龙潭分韵得雁字

龙潭幽胜地,杰木倚霄汉。

楼阁郁嵯峨,金碧互璀粲。

维时夏初临,风清日方晏。

喜与文翰俦,嬉游恣吟玩。

折芳藉瑶席,洗盏俯寒涧。

泉鸣琴韵佳,鸟啭歌喉慢。

登临且尽欢,怀古谩兴叹。

记取重游期,长空度归雁。

(0)

西湖即事

灵雨浥流尘,旭旦明芳甸。

乘兴出闉阇,行行恣游衍。

沿堤访古迹,临水列华宴。

蕙风泛羽觞,花露湿文砚。

景物岂予顾,所乐在群彦。

(0)

登刘仙岩

清飙惊流尘,晴旭严芳甸。

冠盖驻岩阿,从游总文彦。

仙家碧云中,丹光旧曾现。

鹤笙今寥寥,岁月疾于电。

亭台久荒芜,草木郁葱茜。

古碑横道隅,苔藓绿将遍。

跻攀出林杪,兴至辄忘倦。

八桂多好山,迤逦青对面。

目断三素云,蓬莱几人见。

(0)

野田黄雀行

稻熟平田秋已暮,黄雀飞来日无数。

可怜齐啄稻为空,鹰隼不来愁老翁。

(0)

盘桓云壑图

幽人厌尘烦,放情在云壑。

云壑窈而深,盘桓得真乐。

野服制芰荷,闲朋结猿鹤。

云从肤寸生,水自苍岩落。

兴来发长啸,清风振林薄。

我本山水人,羁栖向城廓。

闻风动遐想,题诗寄寥廓。

(0)

吉安河下夜雨

江上思归客,扁舟愧远行。

乡关几千里,风雨二三更。

灏气催寒至,狂波入梦惊。

谁家砧杵急,更恼阿侬情。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