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官鹄立泰坛扉,双引交龙绣衮衣。
苍璧包茅供盛事,燎烟高傍綵霞飞。
祠官鹄立泰坛扉,双引交龙绣衮衣。
苍璧包茅供盛事,燎烟高傍綵霞飞。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祠官鹄立泰坛扉",祠官们如同鹄鸟般肃穆地站立在泰坛的门前,形象地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严气氛。"双引交龙绣衮衣",两位引导者身穿绣有交龙图案的衮服,增添了仪式的华美与神秘感。
"苍璧包茅供盛事",使用苍璧和包茅作为祭祀的供品,体现了古代祭祀礼仪的严谨与对天地神灵的恭敬。"燎烟高傍彩霞飞",祭火的烟雾在空中升腾,仿佛与天边的彩霞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天沟通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华美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神灵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我昔棹船过横月,醉唱吴歌夜中发。
鹅公岭头月东出,百尺清潭写毛发。
买鱼溪口烧荻烟,回首旧游今惘然。
萧君此图自新制,风物何得犹当年。
两松童童立江浒,松下人家好楼宇。
雁沈极浦秋水阔,僧入游峰晚钟度。
伊谁闭户事书史,白发满头心未已。
岂知扬雄老执戟,万言不如一杯水。
幅巾美髯行者谁,潇洒似有岩壑姿。
便思携酒共佐酌,更约入山寻紫芝。
若有人兮怀竹西,乃在钟山之下秦淮之湄。
十年道阻风浪恶,东望但恨归来迟。
当时种竹堂西畔,新绿扶疏出窗半。
手招鸾鹤下风云,日送蛟龙上霄汉。
豫章南游消息疏,却眺钟山思旧居。
女墙月昏潮水落,万玉濯濯今何如。
怜君清修好风格,漂落经年归未得。
安得相携招八公,载酒来游竹西宅。
上元周祯吾故人,别来五见桃花春。
昨朝卷中诵题句,使我感慨怀清真。
我家珠林小江口,弃置频年事奔走。
乱馀斩伐丛竹废,败屋空馀数株柳。
闻君竹堂心眼开,陶令何时归去来。
清泉白石有贞操,六代繁华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