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春光,劝汝一杯酒。
我能为春作高歌,未解春能听歌否。
春归有底急,落尽桃花红。
园蹊漠漠野阴静,兔葵燕麦空摇风。
风光几何时,背我忽如客。
残丝欲断感春心,语燕劳劳上帘额。
我有惜芳意,一春怜物华。
春来雪里索梅笑,春去怅望飞杨花。
春归知复来,奈此断年别。
摇杨三月暮天愁,鶗鴂一声芳草歇。
歌竟我亦醉,一掉觥船空。
明年待春花树下,放歌擎酒相迎逢。
春光春光,劝汝一杯酒。
我能为春作高歌,未解春能听歌否。
春归有底急,落尽桃花红。
园蹊漠漠野阴静,兔葵燕麦空摇风。
风光几何时,背我忽如客。
残丝欲断感春心,语燕劳劳上帘额。
我有惜芳意,一春怜物华。
春来雪里索梅笑,春去怅望飞杨花。
春归知复来,奈此断年别。
摇杨三月暮天愁,鶗鴂一声芳草歇。
歌竟我亦醉,一掉觥船空。
明年待春花树下,放歌擎酒相迎逢。
这首《送春曲》是宋代诗人范浚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离去,充满了对春日美景的留恋与不舍。
开篇“春光春光,劝汝一杯酒”,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光以生命,邀请它共饮一杯酒,表达出对春日美景的珍惜与留恋。接下来,“我能为春作高歌,未解春能听歌否”两句,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对春的赞美,同时也好奇春是否能理解人类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细腻与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厚谊。
“春归有底急,落尽桃花红”描绘了春天的匆匆离去,桃花凋零的景象,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园蹊漠漠野阴静,兔葵燕麦空摇风”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离去后的寂静与荒凉,通过“兔葵燕麦”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在春天离去后的一片萧瑟。
“风光几何时,背我忽如客”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春天仿佛突然间就离去了,如同匆匆过客。“残丝欲断感春心,语燕劳劳上帘额”通过残余的春丝和忙碌的燕子,进一步强化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
“我有惜芳意,一春怜物华”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爱怜之情,以及对春天离去的惋惜。“春来雪里索梅笑,春去怅望飞杨花”通过对比春来时的生机勃勃与春去时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变化无常的感慨。
“春归知复来,奈此断年别”表达了对春天回归的期待,但又无奈于与春天的短暂别离。“摇杨三月暮天愁,鶗鴂一声芳草歇”通过暮春时节的景色,以及鶗鴂(即杜鹃)的啼叫,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春天的终结。
最后,“歌竟我亦醉,一掉觥船空”表达了诗人因无法挽留春天而产生的醉意,以及面对空杯的无奈。“明年待春花树下,放歌擎酒相迎逢”则是对未来春天的期待,希望能在花树下再次欢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岘山羊叔子,江左管夷吾。
勋名掀揭宇宙,金匮侈丹书。
两载风寒卧护,一柱狂澜屹立,形势壮陪都。
功业笑儿辈,别有大规模。看东归,游凤沼,转鸿枢。
不应廊庙人物,犹佩玉麟符。
好是茅峰仙客,更与钟山佛子,同日庆垂弧。
一饮共千岁,永永辅皇图。
苦雨连日夜,佳月遭薄蚀。
晚风散积霭,水天忽改碧。
江皋放幽步,露下襟袂湿。
划然湖海兴,如骥不受勒。
扁舟系枯柳,渔子眠已熟。
唤起勿作难,解缆破秋色。
移我坐空旷,四顾竦毛骨。
山空木叶脱,岸断石脚出。
舍舟访邻叟,醉卧不纳客。
何必见安道,意行无适莫。
书生亦底事,忍冻犯蛟窟。
可怜穷事业,坐恐清景失。
归来定何得,索酒更深酌。
上士不言喻,下士笑局局。
太白下羌江,苏仙游赤壁。
风流共一时,作诗记今夕。
淡傅粉,浅画眉,鬓边休插桃花枝。
白面郎君马如箭,回头再盼情依依。
文君未识相如面,朱弦声里犹相恋,风流胜事千古传。
宁如文君当时深深深处深庭院,临邛亦免王孙怨。
佳人佳人休捲帘,门外落花春正甜。
绣床午困语声寂,博山篆冷香频添。
佳人噫,佳人吁,今人安得人人思秋胡,黄金不认真丈夫。
抚床多感慨,白发困风烟。
出门有碍,更堪寒暮雪飞天。
君弃一盂一衲,奔走五湖清海,杯度不乘船。
来访山中友,□□□□竿。看人间,谁得似,谪仙闲。
生涯不问,留情多在酒杯间。
剪烛西风谈笑,零落一尊相对,不觉已更残。
回首功名事,笺记谢任安。
少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
岁晚却蒙昆体力,世业工修鞋底。
曾裂白麻,曾涂墨敕,谪堕俄徵起。
鼎湖龙去,老臣何以堪此。
回首当日遭逢,譬如春梦,误入华胥里。
推枕黄粱犹未熟,封拜几王侯矣。
似瓮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蚁。
先人书在,尚堪追补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