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其二》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天宝乱已定,河壖兵更多。

故城埋白骨,遗俗喜长戈。

卧兽常思肉,奔鲸不受罗。

纵横竟安在,唯见冢嵯峨。

(0)
翻译
战乱结束于天宝年间,沿河地区却驻扎着更多的军队。
昔日繁华的城市如今埋藏着白骨,遗留的习俗只知崇尚武力和战争。
沉睡的野兽渴望着肉食,奔腾的鲸鱼不愿被渔网束缚。
世间动荡,一切都显得无所适从,只见一座座高耸的坟冢。
注释
天宝:唐朝年号。
河壖:河边的平原地带。
兵更多:军队数量增多。
故城:过去的城池。
白骨:尸骨。
遗俗:遗留下来的风俗。
长戈:长矛,象征战争。
卧兽:比喻沉寂的敌人或欲望。
奔鲸:比喻难以驯服的力量。
不受罗:不接受束缚。
纵横: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冢嵯峨:形容坟墓高大且众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其二)》。诗人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述了"天宝乱"(指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结束后,战乱带来的惨烈景象。"河壖兵更多"反映出战后的军事形势依然严峻,城市中遗留着战争的痕迹和无数白骨,人民生活困苦,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

"故城埋白骨,遗俗喜长戈"一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人们被迫习惯于武器的存在,甚至将其视为生存的依赖。"卧兽常思肉,奔鲸不受罗"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战争中的野性与无情,即使凶猛如兽、鲸鱼也难以逃脱战争的网罗。

最后两句"纵横竟安在,唯见冢嵯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曾经的繁华与权势如今只剩下一座座高耸的坟冢,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战争的破坏力和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历史反思意味。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沈嘉则陶一灶自随日用二斤炭可供数客至晚不竭系以诗名之曰作灶而要余嗣响

那因增灶恼行窝,杖底阳春信手过。

燕客始知燃桂易,牛山宁假负薪多。

非时解熟熊蹯火,不断能翻蟹眼波。

为问群歌白石烂,干汤尔意竟如何。

(0)

谢晋王存问

忆初赐谒铜鞮宫,玉壶长倾琥珀红。

已誇相如赋梁雪,复遣季札论唐风。

寸丹永隔天汉外,尺素忽飞江海东。

总饶缟纻敢言赠,欲报琼瑶无与同。

(0)

东明送别郜侍御子元

浊酒邮亭感慨频,知君此去有埋轮。

乾坤不尽开时色,霜雪长含至后春。

贾傅总能忧圣主,郑公元自爱良臣。

人间大有澄清地,岂必沧波问逆鳞。

(0)

问仲子归期

萧然襆被出词垣,时复持螯佐酒樽。

为问淹留沧海楫,可能供奉茂陵园。

畏途冠盖谁终老,清世渔樵也自尊。

何限吴山秋后色,好凭双屐过阊门。

(0)

答寄徐以言·其三

十载容城涕泪残,京山宰木梦仍寒。

批鳞北阙狂谁在,息翼南溟老自宽。

何地可偿明月璧,故人还拟切云冠。

风江大有波涛思,舟楫毋歌行路难。

(0)

送顾水部监荆州税

仙郎使节出燕台,直向荆门万里开。

贾舶春随巴雪下,塞鸿秋共岳云回。

南州竹箭人称美,少府金钱日更催。

便酌贪泉知不变,期君还有济川才。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