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复七夜,雨声檐际悬。
遥山开复隐,野水断仍连。
禾实真生耳,苔文漫作钱。
为农资百亩,不是敢忧天。
七日复七夜,雨声檐际悬。
遥山开复隐,野水断仍连。
禾实真生耳,苔文漫作钱。
为农资百亩,不是敢忧天。
这首诗《悯雨》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连续降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首联“七日复七夜,雨声檐际悬”,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长时间的降雨,雨声在屋檐下回荡,仿佛连绵不绝,营造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
颔联“遥山开复隐,野水断仍连”,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雨后山峦时隐时现的景象,以及雨水汇集成河,虽时断时续但依然连绵不绝的动态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
颈联“禾实真生耳,苔文漫作钱”,将视角转向农作物和自然景观,通过“真生耳”形象地表达了雨水对作物生长的滋润作用,而“苔文漫作钱”则以夸张的比喻,描绘了雨后苔藓生长茂盛的情景,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尾联“为农资百亩,不是敢忧天”,诗人转而思考农业与民生的关系,表达了对雨水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即虽然担忧天气对农事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寄希望于雨水能带来丰收,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独特见解,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南州士问美,北阙帝恩繁。
稍慰晨昏恋,仍闻诗礼尊。
出从鳣席授,归向鲤庭论。
荀令香虽冷,何郎粉尚温。
通家余濩落,乔木尔飞翻。
获保野人业,能忘真宰恩。
风飙倏以过,桃李竟何言。
唯有青山色,依然傍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