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鹤八景城,妙好阴陵君。
道貌难意求,绚耀天象驯。
禹馀授青箓,总治纲群真。
怜悯五浊世,递劫迁物民。
蟠桃经百熟,灵椿久为薪。
珊瑚无人搴,旁枝围可轮。
可惜三神山,终与海眼堙。
海眼有三山,大河漂萍根。
停鹤八景城,妙好阴陵君。
道貌难意求,绚耀天象驯。
禹馀授青箓,总治纲群真。
怜悯五浊世,递劫迁物民。
蟠桃经百熟,灵椿久为薪。
珊瑚无人搴,旁枝围可轮。
可惜三神山,终与海眼堙。
海眼有三山,大河漂萍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游仙世界的奇幻景象,充满了神秘与玄幻的色彩。诗人姚燮以独特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其中包含了对自然、宇宙、生命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停鹤八景城”,仿佛是诗人进入了一个由仙鹤守护的神秘之地,八景城则暗示了这个城市拥有着四季变换的美景,鹤与城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妙好阴陵君”一句,将仙鹤赋予了智慧与美好的象征,阴陵君可能是指仙鹤所守护的某个隐秘而美好的地方。
“道貌难意求,绚耀天象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仙鹤的非凡气质和它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道貌,即仙鹤的外在形象,难以用言语表达其美妙之处;绚耀天象,意味着它们的光辉照亮了天空,驯化了自然界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禹馀授青箓,总治纲群真”中,“禹馀”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大禹之后,他们授予仙鹤青箓,意味着仙鹤获得了治理天地万物的权力,体现了仙鹤在自然界中的崇高地位。
“怜悯五浊世,递劫迁物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苦难的关注,以及对众生轮回转世的理解。五浊世,指的是佛教中描述的五种世间苦难,诗人通过仙鹤的视角,展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同情与关怀。
“蟠桃经百熟,灵椿久为薪”运用了神话中的元素,蟠桃和灵椿分别代表长寿与不朽,但最终却成为了柴薪,寓意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珊瑚无人搴,旁枝围可轮”描绘了一片珊瑚林,无人采摘,周围枝条环绕,形成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丰富与未被开发的潜力。
“可惜三神山,终与海眼堙”表达了对三神山(可能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最终沉入海底的遗憾,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海眼有三山,大河漂萍根”则是对前文的呼应,强调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循环,大河漂萍根,暗示了生命与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哲思,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游仙世界,探讨了生命、宇宙、自然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双松东西互为友,丹楹粉壁江声走。
枝干排云入窈冥,萌蘖不知何代有。
东株倚户半欹斜,满身苔藓生霜华。
雷霆忽起蛟龙怒,掀翻鳞甲张爪牙。
有时风静日移晷,青阴覆殿凉于水。
元气茫茫混太清,幽丛寂寂栖神鬼。
近西一株独正直,亭亭上出千峰碧。
流膏入地似黄金,偃盖扶天荡白日。
主人延客坐其侧,举杯不饮皆自得。
与君同结岁寒心,随天自布阳春泽。
嗟哉双松的的有根株,后万斯年仍不枯,蕣华朝菌胡为乎。
广原兀兀天四遮,树头月落吹早笳。
将军锦袍金鞲靫,宝弓六石马五花。
从者百骑寂不哗,班骓赤骠骊骝騧。
骈头并驱如排衙,鞲上角鹰嘴爪佳。
曾肉妖狐搏巨蛇,金铃掣臂风卷沙。
马前一点掠地斜,飞走穷促喘且呀。
裂眦溃脑困攫拿,举鞭数获载满车。
雉大如鹅兔如豭,炙肝燔肉倾流霞。
侍儿十五弹琵琶,归来犹作三日夸。
相如竖儒井底蛙,如何上书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