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冬雪十年稀,裹树埋山太笨肥。
宁似玉颜春雪样,和烟带雨故依依。
去冬冬雪十年稀,裹树埋山太笨肥。
宁似玉颜春雪样,和烟带雨故依依。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幅画作的感悟,诗人沈守正通过对比与比喻,展现了对自然景象的独特见解。
首句“去冬冬雪十年稀”,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描述了过去冬天降雪之罕见,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接着,“裹树埋山太笨肥”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覆盖树木与山峦的情景,同时也暗含了对雪量之多的夸张表达,强调了雪的厚重与丰盈。
“宁似玉颜春雪样,和烟带雨故依依”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雪比作“玉颜春雪”,既赞美了雪的纯净与美丽,又巧妙地将其与春天联系起来,赋予了雪以生机与活力。同时,“和烟带雨故依依”则进一步描绘了雪在烟雨中的姿态,表现了雪的温柔与不舍,仿佛不愿离去,充满了情感的温度。
整首诗通过对雪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之情。通过对比与比喻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与哲理。
混沌之中,恍惚存亡,何所运为。
自初分天地,三才应化,山川华丽,秀野兰芝。
日月鲜明,移神显焕,洞晓阴阳合圣机。
通爻象,离龙坎虎,二兽相持。山头雾锁寒溪。
震霹雳、峥嵘聒太微。
泻银河一派,珠千颗,泛冷波潋滟,光照华池。
撮聚还源,收归鼎进,火候烹煎子午时。
丹砂就,点形神永固,保命无衰。
尚寐无聪,幽梦断、蘧然难续。
隐隐听、鼓声如呼,角声如哭。
檐短茅堂窗已白,灰残炉火樽无绿。
称有无、随分具晨餐,唯饘粥。有义命,何思虑。
在坎陷,弥谦牧。但客来尝愧,小坊深曲。
不及屠沽馀酒肉,不及驵侩多僮仆。
下苇帘、相对话移时,清欢足。
兰室馀香蕴。射雀屏深清昼永。
红旌微动,帘展浪花移暝。
重碧先拈翡翠杯,戏綵低窣鸳鸯锦。
人在蕊宫,春生蓬境。尽说而翁少颖。
记得遗环故时井。而今犹自风流,朱颜绿鬓。
百年应惜铜仙在,九里争传清河润。
山兮寿兮,以仁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