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后汝先寒,甘苦念霜满玉盘。
岂必东篱方可采,未须南楚已堪餐。
浮沉片片宜兰酒,黄白枝枝称箨冠。
野外无人香更甚,移根休使近雕栏。
重阳节后汝先寒,甘苦念霜满玉盘。
岂必东篱方可采,未须南楚已堪餐。
浮沉片片宜兰酒,黄白枝枝称箨冠。
野外无人香更甚,移根休使近雕栏。
这首《野菊(其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野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重阳节后汝先寒”,描绘了菊花在重阳节之后,便开始感受到秋日的寒意,暗示了菊花的早熟与坚韧。接着,“甘苦念霜满玉盘”一句,以“甘苦”二字概括了菊花在霜雪中的生存状态,形象地表现了菊花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不拔和内心的甘甜与苦涩。
“岂必东篱方可采,未须南楚已堪餐。”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广泛认可,认为菊花不仅限于东篱之下的种植,也能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体现了菊花的实用价值与普遍性。
“浮沉片片宜兰酒,黄白枝枝称箨冠。”这里将菊花与兰酒、箨冠相联系,通过比喻手法,进一步赞美了菊花的高雅气质与独特魅力,同时也暗示了菊花与文人雅士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
最后,“野外无人香更甚,移根休使近雕栏。”这两句诗描绘了野菊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香气反而更加浓郁,强调了菊花的自然之美与独立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让植物自由生长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野菊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的自然美与生命力,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深敬仰与热爱。
锐气如君老不磨,悠悠世路涉风波。
西湖旧识惟鸥鹭,故国重来尽黍禾。
短枕客中生梦少,归舟江上载诗多。
相逢未久忽相别,奈此夕阳芳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