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诚映白日,艳色喜清幽。
嫩绿疏棂外,开时傍翠楼。
丹诚映白日,艳色喜清幽。
嫩绿疏棂外,开时傍翠楼。
这首诗描绘了榴花的独特魅力,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色彩与生长环境的和谐之美。
“丹诚映白日”,诗人以“丹诚”形容榴花的颜色,既指其鲜艳如火焰般的红色,也暗含着对榴花真诚、热烈品格的赞美。在明亮的阳光下,这种颜色更加鲜明,仿佛能直接映照出太阳的光芒,展现出榴花的勃勃生机和热情。
“艳色喜清幽”,进一步描绘了榴花在清静环境中绽放的景象。这里的“艳色”不仅指榴花的美丽,也包含了它在宁静氛围中散发出的愉悦与生机。榴花似乎喜爱这样的环境,它在清幽之中绽放,更显其独特魅力。
“嫩绿疏棂外,开时傍翠楼”,这两句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榴花生长的背景。嫩绿的枝叶与周围的翠绿相映成趣,为榴花提供了清新自然的生长环境。而“开时傍翠楼”则暗示了榴花与高雅、宁静的生活空间相融合,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榴花色彩、生长环境及所处氛围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和环境烘托的手法,使得榴花的形象生动立体,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我醉复何言,相期在终始。
削籍归故乡,我事已如此。
君才世所稀,蹭蹬偶然耳。
云来月无光,云去天如洗。
譬剑新发硎,寒芒若秋水。
骐骥历坦途,一日可千里。
君达不失望,我穷不失己。
他日若相逢,无忘下车礼。
南渡失国柄,二竖覆皇都。
武昌兴甲兵,传檄诛奸徒。
烽火照河北,四镇还相图。
撤兵防上游,坐视扬州屠。
所虑楚师下,宁忧胡马驱!
胡马渡江来,奸臣弃主逋。
可怜佳丽地,士女成炭涂!
我友报韩切,义旗倡三吴。
磨盾草檄文,鬼神泣通衢。
一战不得当,诸将人人殊。
书生愤所激,攘臂愿执殳。
兵力虽不敌,志已无完躯。
遇难震泽滨,事败志勿渝。
我友赴深渊,我生聊须臾。
宛转娇儿女,枕藉江与湖。
哀号浮水出,涕泣通市俱。
抚尸哭一声,痛绝还复苏。
烈士死不悔,妻孥何罪辜!
首祸者谁子,至今犹缓诛。
椎心问苍天,苍天安足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