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车尘,亭前马迹,更谁野渡呼船。
崇观长廊,苏碑不是当年。
春风柳浪凄迷景,忍几番、舞泣歌怜。
只斜阳、浮紫悬金,摇荡晴烟。
钱唐自古繁华地,羡三秋丹桂,十里红莲。
树底莺啼,还疑丰乐楼边。
绣帘十二非畴昔,剩满湖、月照鸥眠。
最关心、如此江山,又听啼鹃。
陌上车尘,亭前马迹,更谁野渡呼船。
崇观长廊,苏碑不是当年。
春风柳浪凄迷景,忍几番、舞泣歌怜。
只斜阳、浮紫悬金,摇荡晴烟。
钱唐自古繁华地,羡三秋丹桂,十里红莲。
树底莺啼,还疑丰乐楼边。
绣帘十二非畴昔,剩满湖、月照鸥眠。
最关心、如此江山,又听啼鹃。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以"陌上车尘,亭前马迹"起笔,暗示了都市繁华与自然景色的对比。"苏碑不是当年",流露出对往昔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接着,春风中的柳浪和凄迷景色,引发了词人的情感波动,"舞泣歌怜"四字,表达了对美景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只斜阳、浮紫悬金,摇荡晴烟",夕阳映照下的金色光辉与湖面轻烟相融,构成了一幅宁静而落寞的画面。词人将视线转向钱塘,感叹其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三秋丹桂,十里红莲",展现了季节之美和地域特色。
"树底莺啼"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氛围,但"还疑丰乐楼边"又让人想起昔日的盛世欢歌,如今只剩湖边鸥鸟栖息,"绣帘十二非畴昔",暗示了人事变迁。最后,词人以"如此江山,又听啼鹃"收尾,借杜鹃啼声表达对故国兴衰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眼前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深深感慨。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以景抒情的词作,通过对江南春色的细腻描绘,寄寓了词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形动而生影,声动而生响。
无动而生有,自然非勉强。
有形必有终,死生互消长。
茫茫天地间,那能常俯仰。
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
死人为归人,生人行何往。
一人失其家,世必为狂荡。
天下皆失家,曾莫知其枉。
圣人一生死,去来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