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
《九日》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去年九日始离家,行到江南见菊花。

今日裔夷逢节物,独将白发换年华。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九日》,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家一年后,在江南见到菊花的情景,以及在异乡过重阳节的独特感受。

首句“去年九日始离家”,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时间背景,即诗人是在去年的重阳节离开家乡的。这一句不仅点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也暗示了诗人对离家之日的清晰记忆,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次句“行到江南见菊花”,通过“行到”二字,展现了诗人从北方到江南的旅程,而“见菊花”则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象。菊花作为秋季的象征,不仅增添了季节的氛围,也寓意着诗人在异乡找到了一丝慰藉和归属感。

第三句“今日裔夷逢节物”,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却恰逢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这里的“裔夷”一词,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谦逊表述,也暗含了对异乡文化的尊重与适应。诗人在此时此刻,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与当地的文化习俗产生了共鸣。

最后一句“独将白发换年华”,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在异乡过节,诗人或许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岁月的无情,以及自己在外漂泊的孤独。然而,“独将白发换年华”并非消极哀叹,而是蕴含着一种坚韧与乐观,诗人以自己的白发为代价,换取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诗人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离乡背井之人对家乡的思念、对异乡文化的接纳,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俞文辅竹石

怪石玄云立,修篁翠雨垂。

虽非与可笔,消得子瞻诗。

(0)

泛舟严陵·其四

来时水没干滩平,归去水落石峥嵘。

却看岸痕思前日,舟在垂杨树巅行。

(0)

墨菊

三径秋香不可无,伊谁描得影模糊。

只愁醉倒陶彭泽,故着当年僧褐夫。

(0)

五月十五夜对月

正愁苦雨作梅霖,向晚云开见远岑。

天净已推圆镜上,山高犹隔半村阴。

清光本自无圆缺,人世果谁分古今。

明夜阴晴不可断,栏杆独倚漫沉吟。

(0)

题焦元尚山水

淮阳先生爱画山,下笔万里须臾间。

既开金刹倚寥廓,亦有绿树临潺湲。

竹间鸟啼春雨歇,洞口花落晴云閒。

知君高志在丘壑,著我溪桥相往还。

(0)

题墨竹水仙

美人独立潇湘浦,袅袅秋风生北渚。

手把琅玕江水深,香璚泣露愁痕古。

我有所思在空谷,翠袖娟娟倚寒绿。

云断苍梧殊未来,月明长照鱼鳞屋。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