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分连寺树,径掩隔墙苔。
破屋无僧住,深秋有客来。
号猿归秃树,饥鸟立香台。
慧永当年塔,阴云拨不开。
地分连寺树,径掩隔墙苔。
破屋无僧住,深秋有客来。
号猿归秃树,饥鸟立香台。
慧永当年塔,阴云拨不开。
这首诗描绘了西林寺的荒凉与静谧,展现出一种深秋季节的寂寥氛围。首句"地分连寺树",通过"连寺树"暗示了寺庙的规模和周围的环境。"径掩隔墙苔"进一步描绘小径被青苔覆盖,显得隐蔽而古老。
"破屋无僧住"揭示了寺庙的衰败,僧人已不在,只剩破旧的房屋。然而,"深秋有客来"又透露出诗人自己的造访,尽管在这样的荒凉时刻,他仍然对这里有所触动。
"号猿归秃树"借猿猴的哀号声,渲染出孤寂凄清的气氛,"秃树"更显萧瑟。"饥鸟立香台"则以饥饿的飞鸟在香案上停留,增添了寺庙的荒芜感。
最后两句"慧永当年塔,阴云拨不开",提到慧永塔,它是寺内的历史遗迹,但被阴云笼罩,仿佛时光的尘埃和历史的沧桑难以抹去。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林寺的衰败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寓含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