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袍紫染出彤庭,久在林泉养性灵。
无事挠心长见醉,有名传世不曾醒。
多年别我头先白,此日逢师眼倍青。
记得上都相会否,夜飞杯篆老君经。
方袍紫染出彤庭,久在林泉养性灵。
无事挠心长见醉,有名传世不曾醒。
多年别我头先白,此日逢师眼倍青。
记得上都相会否,夜飞杯篆老君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高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方袍紫染出彤庭,久在林泉养性灵"表明僧人穿着简单却又不失庄重,长时间居住在自然景色中修行,培养心灵。"无事挠心长见醉,有名传世不曾醒"则写出了他无忧无虑,不为世俗所扰,长久保持一种醉酒般的超然状态,即便有名字流传后世,也未曾从这种精神状态中清醒过来。
接着,诗人提到时光易逝,岁月不饶人,"多年别我头先白,此日逢师眼倍青"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与师傅重逢后,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更加迫切。最后,诗人通过"记得上都相会否,夜飞杯篆老君经"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还记得在上都(即五台山)相聚的情景,以及夜晚举杯畅饮,用古代乐器“篆”来比喻长寿的愿望,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蕴含着对往昔美好记忆的珍视。
太丘落日东郊昏,兰风桂露啼幽痕。
年周九十笑语温,冲头雪矣花仍存。
仙裾拂拂始倚门,扶挟何必烦诸孙。
二雏前起慰心魂,喻宗老人五院尊。
众口咽矣遍地恩,柔则之馀六四坤。
试问平生,几番见、中秋明月。
今老矣,一年紧似,一年时节。
底事层阴生障碍,不教玉界冰壶彻。
莫姮娥、嫌此白头翁,心肠别。风动处,浮云揭。
云绽处,清光泄。倩何人扫荡,大家澄澈。
且掉悲欢离合事,相逢只怕尊中竭。
放儿童、今夜上青霄,探蟾穴。
绮縠团成,珠玑搦就,极目灯火楼台。
七子八仙三教,耍队相挨。
管箫笙簧相间斗,远如声韵碧霄来。
环千炬,宝栅绛纱,云球雾衮交加。
千里人笑乐,游妓合、脂尘香霭笼街。
尽道今宵节物,天与安排。
晚来风阵全收了,夜阑还放月儿些。
休辞醉,长愿每年时候,一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