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阑人倚欲忘愁,露重三更旖旎流。
说与街头卖花者,不须长结素馨毬。
碧阑人倚欲忘愁,露重三更旖旎流。
说与街头卖花者,不须长结素馨毬。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中一位女子倚靠在碧绿的栏杆上,沉浸在栀子花的香气中,似乎想要忘却心中的忧愁。露水在三更时分格外重,但这一切都为这夜色增添了几分旖旎的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女子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碧阑人倚欲忘愁”,开篇即点明了人物与情感状态,碧绿的栏杆不仅衬托出女子的孤独身影,也暗示着她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对比。“露重三更旖旎流”,通过描述露水在夜晚的重量感和流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夜景,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流转。
“说与街头卖花者,不须长结素馨毬。”这一句则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女子对街头卖花者的建议,希望他们不必过于纠结于花束的形状或装饰,而是让花朵自然地绽放,如同她此刻的心境,简单而真实。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追求纯粹与真实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东洋兵气森如霜,破敌无声如虎狼。
一拳海上黑丸地,地窄不足供回翔。
数军弹压有馀势,狰狞恶貌惊洪荒。
谁知绿林多豪客,小丑不量出跳梁。
昼在山场夜城郭,凌空蔽日如飞蝗。
一指障目无泰山,劫夺民家穿营房。
洋兵瑟缩不敢出,有如猛虎畏群羊。
四围鸣炮声汹汹,两傍列炬光煌煌。
小寇由来过大敌,正正旗鼓阵堂堂。
入室横行无所惧,往复倒橐又翻曩。
委蛇欲退不遽退,辄向营头鸣数枪。
行人复说大坪山,白日出劫洋兵行。
初谓一吼噤万窍,谁知满身生烂疮。
南北烟尘复四起,兵且难行况善良。
呜呼绿林客,恨不为国出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