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邀行骑,青山拥寺门。
不劳钟磬响,久厌市朝喧。
解带榆烟午,钩帘竹日暄。
老僧锄菜甲,随意具盘餐。
绿树邀行骑,青山拥寺门。
不劳钟磬响,久厌市朝喧。
解带榆烟午,钩帘竹日暄。
老僧锄菜甲,随意具盘餐。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饭普惠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寺庙生活画面。首句“绿树邀行骑”,以生动的拟人手法,写出行者在翠绿的林荫道上骑行,仿佛树木主动邀请,营造出一种亲切而祥和的氛围。接着,“青山拥寺门”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青山环绕着寺庙,给人以宁静与超脱之感。
“不劳钟磬响,久厌市朝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以及对寺庙静谧生活的向往。无需寺庙中的钟磬声来宣告时间,久居闹市的他已深深厌倦了尘世的嘈杂。午后时分,“解带榆烟午”,诗人解开衣带,享受着榆树下的炊烟,显得闲适自在;“钩帘竹日暄”,透过竹帘,阳光洒落,温暖而宁静。
最后两句“老僧锄菜甲,随意具盘餐”,描绘了僧人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随意准备饭菜,其乐融融。这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也传达出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禅意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
不接安书动隔年,二千里外极悬悬。
老亲强健知勤馔,诸子痴顽恐费鞭。
幸有田园堪卒岁,使知诗礼可无钱。
客中亦有风流罪,长伴梅花对月眠。
晚程息劳辙,白日流西晖。
水鸟得鱼去,耘夫荷锄归。
川原杳仟绵,林野杂依霏。
一来扣竹馆,相邀入荆扉。
重岩吐清溜,澄阴布残菲。
曰予考此室,十世相因依。
左右桑果足,岁日鸡豚肥。
丰犹未至裕,歉亦无能饥。
予闻良自惬,欲谋北山薇。
有田可同耕,有蚕当共衣。
车夫猝无情,此志仍重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