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春光又几何,春游不似往时多。
南桥拜罢牧郎庙,东岸争迎太华婆。
九十春光又几何,春游不似往时多。
南桥拜罢牧郎庙,东岸争迎太华婆。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春日游赏的感慨与观察,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通过“九十春光又几何”,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春光易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接着,“春游不似往时多”则反映了作者对过去春游盛况的怀念,可能是因为种种原因,现在的春游活动不如以往频繁或丰富。
“南桥拜罢牧郎庙,东岸争迎太华婆”这两句具体描绘了春游时的场景。在南桥上,人们恭敬地拜祭牧郎庙,而在东岸,则是热闹地迎接太华婆。这里不仅展现了地方风俗和文化特色,也暗示了春游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欣赏,更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人文情感。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游赏图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游赏的情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地方风俗文化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鸣柝何所,南门之下。孰其司之,肃肃有仪。
出日自东,我柝既閒。行道憧憧,我辟我关。
日之既夕,行道涤涤。我时其闭,我柝载击。
柝声扬扬,万夫之防。一息弗戒,予职之荒。
相彼高车,其禄有馀。虑殚力劬,忧患是居。
我司我柝,是力是度。贫卑之居,君子之乐。
古之抱关,亦有晨门。勿果忘哉,敬尔司存。
惊飙振原野,草树日已疏。
客子怀故林,哀鸿云外呼。
九土人相食,烟尘暗长途。
骨肉一分散,东瓯定勾吴。
侧身无津梁,飞梦轻重湖。
荆璞时未珍,所贵琏与瑚。
棠溪古云利,百炼不受诬。
忧患启明哲,艰贞奋良图。
熠熠草上萤,青青涧中蒲。
已感秋日短,复悲冬夜徂。
阳光烛幽昧,阴壑群生苏。
归舟泛春涛,一觞酹伍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