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房披道函,琅琅琼瑶色。
逍遥古史坛,含真在守默。
焚香坐移晷,灵禽当户即。
不知摇笔人,神想驻何域。
深房披道函,琅琅琼瑶色。
逍遥古史坛,含真在守默。
焚香坐移晷,灵禽当户即。
不知摇笔人,神想驻何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场景。诗人杨兆梧以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古韵的空间之中,通过“深房”、“道函”、“琅琅琼瑶色”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幽、高雅的氛围。他仿佛在一座古史坛上,与自然界的灵禽为伴,沉浸在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中。
“焚香坐移晷”,诗人通过焚香这一行为,不仅净化了心灵,也延长了与这静谧世界相处的时间,表现出对这份宁静的珍视和享受。“灵禽当户即”,一只灵禽出现在他的面前,更增添了这份静谧中的生动与神秘感。
最后,“不知摇笔人,神想驻何域”,诗人似乎在思考,他在用何种方式记录下这一刻的感受,抑或是在思考自己的思绪究竟停留在了何处。这种自我反思和探索,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动作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英雄未遇时,牢落无不有。
铁丐尔何来,孑身南北走。
问丐何姓名,仰天指其口。
陈平计固在,谁识相时久。
伟哉查孝廉,雪中呼与酒。
姓名不必知,知丐才不偶。
赠裘可以典,赠金可以受。
知我非常人,此意不可负。
一梦忽登天,大风吹尘垢。
双狮压腹背,金印忽在肘。
韩王得意事,第一报漂母。
施者虽无求,受者固不苟。
丐乎尔诚能,将迎亲拥帚。
昔时猎酒徒,衣绣此居守。
史祸为君脱,觞歌为君寿。
黄金不足报,报之以石友。
千古此两人,金石同不朽。
一曲雪中人,高唱铅山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