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趺坐处,而我一相寻。
了了解人意,空空入道心。
触扉知虎脊,震榻是龙吟。
相失名山去,尘缘愧我深。
千峰趺坐处,而我一相寻。
了了解人意,空空入道心。
触扉知虎脊,震榻是龙吟。
相失名山去,尘缘愧我深。
这首诗《别松上人》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高僧松上人的离别场景,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千峰趺坐处,而我一相寻”,以“千峰”象征众多的修行者或高僧,而“我”则代表了寻求智慧与解脱的个体,表达了在众多高僧中寻找心灵归宿的渴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我”的渺小与“千峰”的宏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个人在追求精神世界时的孤独感和探索精神。
颔联“了了解人意,空空入道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了了解人意”表达了对高僧智慧的理解与敬仰,后句“空空入道心”则暗示了通过内心的空灵与宁静,达到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这两句诗体现了对佛法深入理解后的内心体验,以及追求精神自由与解脱的决心。
颈联“触扉知虎脊,震榻是龙吟”,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与高僧交流时的深刻感受。触碰门扉仿佛感受到老虎的脊背,象征着与高僧对话时的震撼与敬畏;震颤的床榻如同龙的吟唱,表达了内心的激荡与共鸣。这两句不仅形象地展现了与高僧交流的强烈情感,也寓意着佛法的深邃与力量。
尾联“相失名山去,尘缘愧我深”,表达了与高僧分别后的感慨。离开名山意味着与高僧的离别,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自责。这里的“尘缘”指世俗的牵绊与烦恼,“愧我深”则表达了对未能彻底摆脱世俗束缚的自我反省。整首诗在离别之际,流露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充满了对人生真谛的深沉思考。
综上所述,《别松上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晓行□□□,春圃笋纤纤。
势健争先出,行分续后添。
触藩和叶破,穿壁带泥粘。
犊角形虽瘐,猫头味不兼。
夷齐全节操,王解异贪廉。
玉版霏霏嫩,玳簪剡剡尖。
清凉生肺腑,淡薄胜齑盐。
谏果嘉同苦,思莼陋绝甜。
祖生鞭已试,苏武节难歼。
便使馋涎忍,休令饱腹厌。
常怜风入户,不见雨侵檐。
色映琉璃枕,阴浮翡翠帘。
坚贞谁与友,正直尔休谦。
好拟渭川富,终奇淇澳瞻。
相逢心独喜,得句手还拈。
坐久云生席,更深月露奁。
未看巢叶凤,空叹上竿鲇。
薄世皆眼白,吾侪徒首黔。
七贤人品异,六逸姓名潜。
座上唐夫子,居然有紫髯。
《二月二十七夜偶尝苦笋与叔固彦章志亨叔侄联句并用述怀》【元·唐桂芳】晓行□□□,春圃笋纤纤。势健争先出,行分续后添。触藩和叶破,穿壁带泥粘。犊角形虽瘐,猫头味不兼。夷齐全节操,王解异贪廉。玉版霏霏嫩,玳簪剡剡尖。清凉生肺腑,淡薄胜齑盐。谏果嘉同苦,思莼陋绝甜。祖生鞭已试,苏武节难歼。便使馋涎忍,休令饱腹厌。常怜风入户,不见雨侵檐。色映琉璃枕,阴浮翡翠帘。坚贞谁与友,正直尔休谦。好拟渭川富,终奇淇澳瞻。相逢心独喜,得句手还拈。坐久云生席,更深月露奁。未看巢叶凤,空叹上竿鲇。薄世皆眼白,吾侪徒首黔。七贤人品异,六逸姓名潜。座上唐夫子,居然有紫髯。
https://shici.929r.com/shici/zg37qx.html
青天为幕望边开,未许轩辕驾鹤来。
坐久溪山出图画,夜深星斗挂楼台。
刚风不动擎天力,末俗须烦砥柱才。
王粲登临应有赋,人间万事等浮埃。
慷慨谁能发浩歌,此生此日且横戈。
千金宝甲来徽境,万斛楼船下信河。
江雁不知秋色老,天鹅偏向柳阴多。
绣衣使者经行地,紫蟹红菱酒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