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其一》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其一》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衣冠今盛族,兰玉旧家声。

博古无遗误,遭时有重名。

魂舆临水发,灵马向郊鸣。

归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

(0)
注释
衣冠:指显赫的家族或地位。
兰玉:比喻高贵、纯洁。
博古:广泛涉猎古代知识。
遗误:没有遗漏和错误。
魂舆:灵魂离开肉体的象征。
灵马:象征神灵或高贵的交通工具。
商丘: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家族的故乡或重要墓地。
森森柏:形容柏树茂密,象征永恒和尊贵。
翻译
如今家族显赫,祖先曾有兰花般的高贵名声。
博览群书,从无差错,时运之下,名声更显赫。
灵魂之车在水边启程,神灵之马向郊野嘶鸣。
他的遗体将归葬在商丘之外,茂密的柏树林已经郁郁葱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好友王侍讲原叔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家族荣耀的肯定。首句“衣冠今盛族”赞扬了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和良好的门第,暗示了其家族过去的辉煌。次句“兰玉旧家声”以兰玉比喻王氏家族的优秀品质和世代相传的良好声誉。

第三句“博古无遗误”称赞了原叔学识渊博,对于古代典籍研究无一遗漏,显示出他的学术造诣。第四句“遭时有重名”则肯定他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著声望,表明他不仅学问出众,而且在时人中享有崇高的名声。

第五、六句通过描绘送葬场景,“魂舆临水发,灵马向郊鸣”,形象地表达了亲友们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逝者的哀思,同时也寓含着对亡者灵魂安息的祝愿。最后一句“归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描绘了墓地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永恒的哀思,以柏树的茂盛象征逝者的不朽。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庄重的挽词,既赞美了故人的品德与才学,又寄托了对亡者的深深怀念。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闻雁杂咏·其九山间闻雁

渺矣冥鸿迹,逢山得自如。

片云随去住,孤鹤互相于。

出谷为求友,闻声独起予。

凭君寄消息,白首老樵渔。

(0)

送李生之楚从军因寄梁腾虎

有策不肯干诸侯,有腰不愿逢督邮。

此公只合老牖下,早年当去今当留。

头上缨雄冠,腰间悬蒯缑。

借问谁家儿,恐是汉时飞将唐药师。

同室有斗民殿屎,李生李生行莫迟。

击楫过三湘,振衣登九疑。

道遇梁腾虎,谓我遥相思。

寄言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后用之。

(0)

除夕歌

蜡烛一寸长,照我万古心。

人寿不得如天地,何况天地终湮沉。

今年舍我去者三百六十日,去日之日,来日之日,倏忽往还成古今。

古今今古转相迫,大地茫茫同作客。

当前错过骓莫追,西方未明东方白。

人人尽道明日是明年,忘却今年今月今日与今夕。

今夕云何,岁月无多,膏火自煎烁,金石潜销磨。

一元十二会,刹那还刹那。

刹那刹那那更得,时乎时乎胡可失。

北风吹霜疾如箭,犁星既没水生骨。

东邻沽酒守庚申,南舍焚香祠太一。

山翁不知老将至,曲枕右肱舒左膝。

天鸡啼破梦中春,一道神光生白室。

大声唤起隔年人,此时正是腊月三十日。

(0)

兵后还山答邻僧见讯

此身如飞蓬,出门掉两臂。

空囊贮太虚,浮云行大地。

何物紧相随,脚底烟岚气。

违山一百日,不觉秋风至。

归来见故人,笑我须眉异。

窘步涉丘园,荆棘集如猬。

饥虎伺人餐,猰犬当路吠。

忧来不能语,猛忍风前泪。

且复入我室,还坐心如醉。

残书纷满床,大半尘埃积。

夜灯鉴孤影,形影和灯睡。

隔桥磬一声,唤醒归人寐。

多谢击磬翁,微言昨相示。

却起诵来篇,眼暗不识字。

(0)

山中菊花·其一

为爱高秋意,亭亭水一湄。

寒光难入谱,秀色自成篱。

逸士分栽处,闲僧采服时。

山居真不易,相对足栖迟。

(0)

丁酉初春登滕王阁·其五

为爱江楼日再寻,江蓠初绿雁归心。

新看画栋珠帘起,暗忆鸣銮佩玉临。

边马频嘶沙月晓,清笳一奏渚云深。

閒情似我亦惆怅,微雨潇潇共苦吟。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