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笔授轩·其一》
《笔授轩·其一》全文
明 / 张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白马驮经来洛阳,楞严笔授此何乡。

从此法流东土遍,曹溪一水入云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文化在东方传播的壮丽景象。首句“白马驮经来洛阳”,以白马载经的典故,生动地展现了佛教初传中国的场景,白马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使者,经书则是佛教智慧的载体,它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繁华的洛阳城,预示着佛教文化即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接着,“楞严笔授此何乡”一句,点出了佛教经典《楞严经》的传授地点,暗示了佛教在这一地区的深入传播和影响。楞严经是佛教密宗的重要经典之一,通过笔授的方式传承,强调了佛教知识的严谨性和神圣性。

“从此法流东土遍”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从洛阳开始,佛教的教义和实践逐渐渗透到整个东方地区,成为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这里的“法流”不仅指佛教思想的传播,也暗含了佛法如同流水般自然流淌,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最后,“曹溪一水入云长”以曹溪为喻,曹溪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弘法的圣地,此处用“一水”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汇聚与融合,如同一条清澈的溪流汇入广阔的云海之中,寓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影响,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的海洋,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其深远的影响,表达了对佛教智慧和文化传承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张诩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水仙花二首·其二

隆冬百卉若为留,独对冰姿不解愁。

谁插一枝云鬓里,清香浑胜玉搔头。

(0)

咸淳庚午冬大雪遗安抚潜侍郎·其三

穷年枯坐似禅林,为喜祥霙写我心。

归去来兮怀靖节,不能者止愧周任。

西园佳话从知旧,东国诸贤复见今。

满斛明珠逾美瑞,定应摹刻遍碑荫。

(0)

真黄

天生金色遍身黄,肉腿如同金箔装。

更生一付乌牙齿,敌尽诸虫不可当。

(0)

红铃·其二

红肩红肋及红铃,止有三场两次赢。

脱下红铃休要斗,总然赢得也无名。

(0)

再游云居

风吹岭头树,似欲招行客。

缘云过绝顶,复见紫霄宅。

平观三百里,下视八千尺。

隼击九秋严,鹏展万里翮。

五老镇相望,西岫天与敌。

可笑培塿群,亦自矜寸碧。

氛埃卷宇宙,雁鹜下川泽。

既谐慧智心,若蹈圣贤域。

危亭据中峰,回抱竦天壁。

沈沈古帝坐,左右列夔稷。

举头河汉通,直欲攀南极。

合奏天地籁,两耳清历历。

吁嗟万类微,胡为竞朝夕。

安知太清上,我方适所适。

尚思西巘路,去冬蹑双屐。

高兴挹洪厓,大句鼓天力。

到今岩壑间,浩浩起金石。

安得少陵翁,物外讲新格。

重来羁绁在,欲隐世累迫。

多谢受命松,长存岁寒色。

(0)

午晴观孔雀

异雀逢人正美观,一鸣晴日傍栏干。

昂头未展云霄翼,掉尾先摇锦绣盘。

危坐我方诗兴切,薄寒谁伴酒肠宽。

世间最是羁怀恶,犹得亭花著意看。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