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忠孝祠》
《忠孝祠》全文
明 / 梁元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气凛山河壮,名高带砺长。

衣冠仍竹帛,俎豆类桐乡。

世后荣如此,生前死不妨。

千秋腾史帙,何但颂甘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忠孝祠的景仰之情,通过对祠堂内庄严氛围的描绘,以及对祠堂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赞颂,展现了对忠诚与孝道的崇高敬意。

“气凛山河壮”,开篇即以“凛”字点出祠堂内肃穆之气,仿佛能感受到山河为之壮丽。这不仅描绘了祠堂的外观气势,也暗喻着祠堂内所承载的历史人物的英勇与伟大,他们的精神如同山河一般,令人敬畏。

“名高带砺长”,进一步强调了祠堂内人物的名声之高,如同带砺石般长久不衰。带砺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象征,常用来比喻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人物。这里通过“带砺长”三字,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的高度评价。

“衣冠仍竹帛,俎豆类桐乡”,这两句则从细节入手,描绘了祠堂内的陈设和氛围。衣冠指的是祭祀时穿戴的服饰,竹帛代表书写历史的载体,俎豆是祭祀时摆放祭品的器具,桐乡则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和学术中心。通过这些元素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祠堂与历史、文化和教育联系起来,突出了祠堂作为纪念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世后荣如此,生前死不妨”,这两句表达了对祠堂内人物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尊崇的态度。这种超越生死的荣誉感,体现了人们对忠诚与孝道的永恒追求和高度赞扬。

“千秋腾史帙,何但颂甘棠”,最后两句总结全诗,指出祠堂内人物的事迹将被历史记载,其影响远远超过仅仅歌颂甘棠树(古代常用来比喻贤良之臣)的意义。这里不仅强调了人物事迹的流传,更表达了对后人学习和传承这些美德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孝祠及其内人物的描绘,既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也传递了对忠诚与孝道的深刻思考和赞美,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颂扬之作。

作者介绍

梁元柱
朝代:明

梁元柱(一五八九 — 一六三六),字仲玉,号森琅。顺德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拔选陕西道御史。以疏参东厂魏忠贤,忤旨夺官归里。乃构堂于粤秀山麓,颜曰“偶然”。毅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猜你喜欢

拟古·其七

祢衡鹦鹉词,挥翰无停缀。

狂甚于接舆,才不容当世。

身居桴鼓下,心在云天际。

黄祖悁忿来,殒之如虎噬。

浅水游巨鱼,宜失纵横势。

(0)

拟古·其十

直言如霜刃,卒发伤人意。

痛贯丹诚中,无与金疮理。

缄恨若瘢痕,终身难弃置。

伺隙果报时,遂陷无情地。

虽悔安可追,弗反同奔驷。

君子慎枢机,言之岂容易。

(0)

塞上

胡兵欲下阴山,寒烽远过萧关。

将军贵轻士卒,几人回首生还。

(0)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其四碧楼

烟瓦叠琉璃,危楼半空倚。

歌钟奉高宴,声来碧云里。

日暮天四垂,黯澹如秋水。

(0)

和宋郎中孟秋省直

夜久残暑尽,好风来满襟。

床空唯置枕,冠小不施簪。

竹影乱凉月,林梢转晓参。

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

(0)

乌栖曲二首·其一

风破金铺结绮钱,穿帘入幌舞垂莲。

可怜无人夜不晓,起视西窗月华皎。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