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随身五尺藜,临行遗落石房西。
青山久客不归去,白发老僧凭借携。
忆昨破鞋乘月往,有时高笠与云齐。
秋来胜事知多少,辜负堂前古木樨。
大好随身五尺藜,临行遗落石房西。
青山久客不归去,白发老僧凭借携。
忆昨破鞋乘月往,有时高笠与云齐。
秋来胜事知多少,辜负堂前古木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远方山林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大好随身五尺藜”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他轻装简从,只带了五尺长的藜杖,踏上了旅途。然而在临行之际,却不慎将藜杖遗落在了石房之西,这一细节巧妙地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依恋。
接着,“青山久客不归去,白发老僧凭借携”,诗人将自己比作久居青山的客人,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不舍。同时,通过“白发老僧”的形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禅意,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忆昨破鞋乘月往,有时高笠与云齐”,这两句回忆了诗人过去的旅行经历,月夜行走、高帽与云同高的场景,既浪漫又充满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
最后,“秋来胜事知多少,辜负堂前古木樨”,诗人感叹秋天的到来,意味着许多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在家中欣赏到秋日美景的遗憾。这里的“古木樨”可能指的是桂花树,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香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时光以及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与感慨,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
太宗自是人中龙,黑闼未当鬼蜮雄。
谷城洺水龙自若,天遣此马收全功。
欻然一举雷电起,智名勇力不入耳。
身当矢石不忍嘶,我宁饮血不饮水。
人间只作拳毛看,谁知忠义事所难。
归来四海一家日,锦茵却覆黄金鞍。
万金赖有不死药,御手摩挲箭痕落。
西风顾影一长鸣,身在天闲意沙漠。
骕骦在御臣的卢,郭家师子诚仆奴。
画师画肉不画骨,权奇无乃天之徒。
宝墨淋漓三十六,几代流传到华屋。
真人固在马不亡,堪愧驽骀费君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