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
那堪世尊拈花,百鸟衔花,南泉一枝花,灵云见桃花,石上栽花。
总是虚花,且莫眼花。
野老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
那堪世尊拈花,百鸟衔花,南泉一枝花,灵云见桃花,石上栽花。
总是虚花,且莫眼花。
野老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名为《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六十七》,作者为宋代僧人释绍昙。诗中以“如如”起头,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理解的境界,然而紧接着指出这种境界已有所变化,暗示世间万物无常。接着通过列举“世尊拈花”、“百鸟衔花”、“南泉一枝花”、“灵云见桃花”和“石上栽花”的意象,描绘出佛法中的花开花落,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总是虚花,且莫眼花”进一步强调这些花并非实有,而是心灵的幻象,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后两句“野老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古喻今,以“野老”不知历史变迁,仍在欣赏艳丽的“后庭花”(可能暗指靡靡之音),讽刺了世人的沉迷与忘却,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深深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以花为载体,揭示了佛法中的无常观和世事沧桑的主题。
萱花落尽北堂空,龙颔碑铭百尺丰。
鄹纥晚婚无徵在,孟光不嫁有梁鸿。
一官得子荣身后,四世看孙满眼中。
三酹生刍人似玉,故丘狐首此封崇。
秋风飒以至,今日重阳日。
眼明对南山,尚想陶彭泽。
向来建威幕,颇见有此客。
驱车不小留,驾言公田秫。
一朝又弃去,此意谁能识。
寄奴趣殊礼,风旨来自北。
只今王江州,建国功第一。
故是何珉孙,举动良足惜。
饮愧望柴桑,稍以自湔涤。
殷勤白衣饷,犹恐不我即。
中路候蓝舆,要致已甚迫。
葛巾赤两脚,颓然向林宅。
此翁本坦荡,焉能苦违物。
虽然可计取,中实未易屈。
华轩又何羡,自载返蓬荜。
终身书甲子,往往义形色。
如使磷与缁,安得为玉雪。
篱边菊弄黄,粲粲正堪摘。
我方持空觞,千载高风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