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不暖好年光,依然人在江乡。
春人偷嫁与冬郎,便小何妨。
记得年时岭外,梅妃犹未胜妆。
如今花满纸糊房,红紫成行。
不寒不暖好年光,依然人在江乡。
春人偷嫁与冬郎,便小何妨。
记得年时岭外,梅妃犹未胜妆。
如今花满纸糊房,红紫成行。
这首《画堂春·小春》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温暖宜人的小春时节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
“不寒不暖好年光”,开篇即点明了时节的美好,既非严冬的寒冷,也非酷暑的炎热,正是适宜的气候,让人感到舒适愉悦。“依然人在江乡”,则透露出词人对身处江边乡野的感慨,或许是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或是对当前环境的满足,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春人偷嫁与冬郎,便小何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比作女子,偷偷地嫁给了冬天,这种奇特的想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表达了词人对季节变换的独特理解,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浪漫化解读。同时,“便小何妨”一句,似乎在说,即使春天与冬天的结合显得有些不合常规,但这样的美好也不应被否定。
“记得年时岭外,梅妃犹未胜妆。”这一句回忆起过去,在遥远的岭南之地,梅花的美丽甚至超过了精心打扮的妃子,强调了自然之美超越人工雕琢的魅力。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观,也体现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
“如今花满纸糊房,红紫成行。”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了现实,描绘了如今室内花满,红花与紫花排列成行的场景。这不仅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通过这样的描写,词人不仅呈现了小春时节的美丽景色,更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珍视之情。
综上所述,《画堂春·小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好的小春时节,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热爱,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