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忠祠》
《三忠祠》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群公元气在星辰,我识三忠是一身。

太息同声悲国步,萧条异代识宗臣。

若徵史传言徒赘,略近祠堂草不春。

多少楼台费金碧,此间风雨暗承尘。

(0)
鉴赏

这首《三忠祠》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三忠”的追思与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三忠”精神的敬仰,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首联“群公元气在星辰,我识三忠是一身”,以“群元”与“星辰”象征天地间永恒的力量,而“三忠”则凝聚了人间的正义与忠诚,暗示着这股力量在历史长河中的体现。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三忠”精神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颔联“太息同声悲国步,萧条异代识宗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深深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这里的“太息”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变迁、国家命运的感慨。通过“同声悲”和“异代识”,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脉络相连,凸显了“三忠”精神在不同时间背景下的共鸣与价值。

颈联“若徵史传言徒赘,略近祠堂草不春”,是对历史记载的反思。诗人认为,单纯依赖史书记录的历史人物事迹可能显得空洞无物,缺乏生命力。相比之下,祠堂作为纪念之地,更能寄托后人的情感与敬意,让历史人物的精神得以延续与传承。

尾联“多少楼台费金碧,此间风雨暗承尘”,描绘了祠堂内外的景象,通过“楼台”、“金碧”、“风雨”、“承尘”等意象,既展现了祠堂的庄严与历史的沧桑,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精神的永恒与后人的追忆。这一联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化了对“三忠”精神及其影响的思考。

整体而言,《三忠祠》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颂歌,也是对历史、文化与人性的深刻探讨。黄景仁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厚重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重哭周角长·其三

神仙如尽谬,丹诀不须传。

愧我徒酣酒,怜君学未专。

追惟论火候,岂拟独延年。

洒泪看遗照,凝眸坐鼎前。

(0)

赠许令公

花院风清鹤自翔,宝安今已作河阳。

万家烟雨春郊足,半榻琴书白昼长。

在处桑麻盈畎亩,满溪桃李映垂杨。

有时骑马城西去,为访刍荛到草堂。

(0)

甲寅秋麦盛际返自晋阳过我斋头别之次日寄我以诗兼惠仪物走笔赋答·其二

万里岢岚道,三年代郡归。

风霜坚客骨,酥酪使人肥。

白昼黄尘暗,清宵铁骑飞。

是方多侠烈,几个赋无衣。

(0)

忆翁山

中原方有事,海澨亦称兵。

志士知机作,大材多晚成。

墙东聊共隐,庑下岂须名。

怅望荆门道,因君白发生。

(0)

湘江舟次书怀

晚风晴引木兰桡,芦岸连天水驿遥。

三楚两逢鸿雁信,故园重负菊花朝。

乡心见月随潮长,行李逢秋作叶飘。

芳草歇时归未得,小山丛桂不须招。

(0)

奉母避地苍梧送屈泰士游楚

佗城悲角动离愁,壹郁谁分去国忧。

千里买山将母隐,十年磨剑赠君游。

洞庭叶下湘山晓,漓水烟空桂树秋。

同是天涯哀郢客,不堪回首望长楸。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