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从容一事无,不因邻斗出吾庐。
箪瓢岂是忘忧物,自是从容乐有馀。
陋巷从容一事无,不因邻斗出吾庐。
箪瓢岂是忘忧物,自是从容乐有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简陋巷子里的隐士形象,他生活平静,不被外界琐事所扰。首句“陋巷从容一事无”,点明了人物所处环境的简陋与内心的从容,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接着,“不因邻斗出吾庐”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的淡泊名利,即使邻居之间发生争斗,他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出庐舍,不为外物所动。
后两句“箪瓢岂是忘忧物,自是从容乐有馀”,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虽然箪瓢(古代盛饭的器具)和瓢(取水的器具)简单朴素,但它们并非用来忘却忧愁的工具,而是源于内心的从容与满足,使得即便生活条件简朴,也能从中找到乐趣与快乐。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以及对物质与精神层面平衡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传达了对简单生活、内心平和与自我满足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前日宴高台,朔风寒入口。
昨朝游洞天,雪花大如手。
雪消风未消,今夕会良友。
泥融溅街衢,折柬快出走。
主人步失足,兴浓忘掣肘。
陟山艰杖藜,铺席能对酒。
酒酣令愈奇,筹竹献左右。
西子纱浣妍,东施颦效丑。
伟哉范少伯,沼吴功不负。
泛湖亦浇愁,觞政妙无有。
我是于越人,愿从大夫后。
网设不罹鸿,兔尽走烹狗。
消寒仅旬月,美酒费百斗。
一饮一集成,待到春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