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
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
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
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挹清风,追往躅,事如新。
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
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璘。
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
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
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
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
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挹清风,追往躅,事如新。
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
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璘。
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丞相李公伯纪寄示水调一阕咏叹李太白》。诗中充满了对朋友、对酒和对自然美景的情感抒发,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将富贵比喻为浮云,意味着它们虚幻不实。诗人在繁华都市中依然能够分辨出主人与宾客的区别,这里体现了诗人的卓尔不群和高洁品格。当年轩冕之荣耀如今只能在独酌时引起一笑,落笔轻松自如。
"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挹清风,追往躅,事如新。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
诗中描绘了园囿间的美好景致和季节更迭,每一次春天的到来都带来了新的生机。挹清风,追忆往昔,这些记忆宛如新鲜事物。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古代文学遗产的尊崇,以及与那些伟大人物的精神相通,是诗人对友谊的理解和珍视。
"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璘。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环境的不满与向往。诗中的“君”指的是丞相李公伯纪,对他的风调有爱,而“我”则是作者本身,对于被迫处在喧嚣和束缚中感到痛恨,认为这会永远玷污了心中的那份纯净和高贵。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寂静环境的向往,那里才是心灵栖息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友谊和文学传统的深厚情感。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