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看月与君同,月在萧台烟树东。
桐花香吐石坛冷,松枝影落溪堂空。
可怜今夜高城隔,况复蟾光渐生魄。
照我思君欲断肠,照君向我天涯别。
天涯云雾何茫茫,千山万山途路长。
从知马上看圆缺,相逐君行渐异乡。
忆昨看月与君同,月在萧台烟树东。
桐花香吐石坛冷,松枝影落溪堂空。
可怜今夜高城隔,况复蟾光渐生魄。
照我思君欲断肠,照君向我天涯别。
天涯云雾何茫茫,千山万山途路长。
从知马上看圆缺,相逐君行渐异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刘按察共赏明月的场景,以及分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忆昨看月与君同”拉开了回忆的序幕,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情境中。接着,“月在萧台烟树东”一句,通过具体地点和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桐花香吐石坛冷,松枝影落溪堂空”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寂静,桐花的香气与石坛的冷意形成对比,松枝的影子投射在溪堂上,为空间增添了几分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
“可怜今夜高城隔,况复蟾光渐生魄”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感慨,高墙相隔,明月逐渐升起,象征着距离的增加和时光的流逝,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照我思君欲断肠,照君向我天涯别”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月光仿佛成了连接两人情感的纽带,即使身处天涯,月光依旧能传递彼此的思念。
“天涯云雾何茫茫,千山万山途路长”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天涯海角的云雾缭绕,千山万水的距离,都增加了相聚的难度,强化了离别的哀愁。
最后,“从知马上看圆缺,相逐君行渐异乡”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关切,预示着未来的分离,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未来旅程的祝福与期待。
整首诗以月为线索,串联起诗人与友人相聚、分别、思念的情感变化,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友情的深沉与美好,以及面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条风泛轻春,野碧润如雨。
幽人有新怀,相携玩山水。
岩花既菲菲,溪石亦齿齿。
意行无前期,适趣成坐起。
况兹豪俊姿,陶写出妙理。
东山携妓游,风流未余美。
持杯劝松风,韶濩忽盈耳。
归来乐未央,题诗寄幽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