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
古木愁撑月,危峰欲堕江。
自吟空向寂,谁共倒秋缸。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
古木愁撑月,危峰欲堕江。
自吟空向寂,谁共倒秋缸。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仙境生活。"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表明诗人曾经走进一条通往桃溪的道路,这里有着神秘的仙源,而那里的泉水清澈如同少男少女的手相互交织。"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则形象地描绘了山洞中流动的云雾如洁白的丝缕,苔藓覆盖的石壁上自然形成的图案,如同在窗棂上绘制的意境。
"古木愁撑月,危峰欲堕江"这一句通过古树支撑着夜空中皎洁的月亮,以及高耸的山峰似乎要倾倒进江水中,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有点神秘的夜晚景象。最后两句"自吟空向寂,谁共倒秋缸"则表达了诗人独自低吟,心境空寂,只是没有人能与之共享这如同翻倒的秋天酒坛般丰盛的人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情趣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