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三王维吴道子画》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三王维吴道子画》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吾观天地间,万事同一理。

扁也工斫轮,乃知读文字。

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

勇怯不必同,要以各善耳。

壮马脱衔放平陆,步骤风雨百夫靡。

美人婉娩守闲独,不出庭户修容止。

女能嫣然笑倾国,马能一蹴致千里。

优柔自好勇自强,各自胜绝无彼此。

谁言王摩诘,乃过吴道子。

试谓道子来,置女所挟从软美。

道子掉头不肯应,刚杰我已足自恃。

雄奔不失驰,精妙实无比。

老僧寂灭生虑微,侍女闲洁非复婢。

丁宁勿相违,幸使二子齿。

二子遗迹今岂多,岐阳可贵能独备。

但使古壁常坚完,尘土虽积光艳长不毁。

(0)
注释
万事:所有事情。
同一理:都有共同的道理。
扁也:扁匠。
读文字: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画中师:绘画大师。
婉娩:娴静。
修容止:修养仪态。
嫣然笑:甜美微笑。
一蹴:一脚踢出。
优柔:柔和。
刚杰:刚毅。
精妙:技艺精湛。
侍女:侍候的女子。
丁宁:叮嘱。
齿:共存。
遗迹:遗留的事物。
岐阳:地名,可能指代某个地方。
古壁:古老的墙壁。
光艳:光彩。
翻译
我看遍天地万物,世间道理皆相通。
扁匠擅长制车轮,这才明白读书的意义。
我不是画中的大师,偶尔也能理解绘画的真谛。
勇敢和胆怯不必相同,关键在于各自擅长。
骏马脱缰在平地奔跑,风雨无阻,百人难敌。
美女娴静独处,不出闺门,只修仪态。
女子一笑倾城,马儿一跃可达千里。
柔和与刚强各有其美,各自卓越,无高下之分。
谁说王维超过吴道子?
若让吴道子来评,他可能会选择女子的温婉。
吴道子摇头不应,他自认为己身刚毅足够。
骏马疾驰不失稳健,技艺精湛无人能及。
老僧心静如水,侍女清洁超脱,不再是仆从。
叮嘱不要违背,希望能让这两者共存。
他们的遗迹现今不多,但岐阳独有,尤为珍贵。
只要古墙坚固完整,即使积满灰尘,光彩依旧不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苏辙对王维《吴道子画》的评析与赞许。诗人首先指出,世间万物皆遵循同一道理,即使是工匠如扁鹊擅长造车,也能从文字中领悟智慧。他强调自己虽然不是绘画大师,但也理解画作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马的勇猛与美女的娴静对比,说明艺术中的勇与柔各有其美,不分高下。

苏辙将王维与吴道子进行比较,认为王维的画作虽不如吴道子的技艺精湛,但其作品情感深沉,意境独特,犹如雄马疾驰而不失风度,精妙之处无人能及。他还提到,即使在僧人和侍女的形象中,也能感受到各自的宁静与洁净,而非单纯的奴仆角色。

最后,诗人感慨吴道子的画作虽流传不多,但凤翔八观中的遗迹却弥足珍贵,只要古迹得以保存,其光彩便永不磨灭。整首诗以对画作的欣赏和对艺术家个性的赞赏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挽胡子瑞·其二

三十年间事,论交踵父兄。

叩门时下榻,话旧各伤情。

我亦华双鬓,君仍隔九京。

滞留违一恸,肠断暮云横。

(0)

送苏赞府梵满秩

今日崔斯立,先门苏少公。

九流清似镜,一坐凛生风。

倾盖难为别,挥毫记所蒙。

琳琅谁具荐,早献大明宫。

(0)

句·其一

漏残馀一榻,曾不为黄金。

(0)

豆叶黄/忆王孙·其四

林花著雨褪胭脂。叶底双桃结子迟。

对镜凭郎略皱眉。笑微微。燕子羞人必懒归。

(0)

瑞鹤仙·其一栽梅

南州春又到。向腊尽冬残,冰姑先报。芳心爱春早。

露生香馥馥,靓妆皎皎。诗人最巧。

道竹外、斜枝更好。

旋移根引水,浇培松竹,凑成三妙。回首。

当年客里,荆棘途中,幸陪欢笑。闲愁似扫。

记风雪、关山道。

待飘花结子,和羹煮酒,还我山居送老。

那青红、浪蕊浮花,尽锄去了。

(0)

贺陈随隐以布衣除东宫掌书

青宫楼观近尧阶,班列屏风间坐开。

人羡杜閒生杜甫,天教苏颋继苏瑰。

马归禁苑行边柳,鹤伴平山隐处梅。

我恨长镵斸黄独,兀年无计策衰颓。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