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上琵琶月,彭泽门前杨柳风。
两贤抵许不相似,哀乐虽殊吾意同。
浔阳江上琵琶月,彭泽门前杨柳风。
两贤抵许不相似,哀乐虽殊吾意同。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名为《琵琶亭(其二)》。诗中以浔阳江上的琵琶月和彭泽门前的杨柳风为背景,巧妙地将两位历史人物——白居易与陶渊明——的形象融入其中,通过对比他们的生活境遇与情感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先贤的敬仰之情。
“浔阳江上琵琶月”,描绘了浔阳江边夜晚的景色,月光如水,映照在江面上,仿佛琵琶的音韵悠扬于夜空之中。这里借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意境,象征着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沉思考。
“彭泽门前杨柳风”,则转向了陶渊明的生活环境,门前的杨柳随风轻摆,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隐逸和清高的象征意义,此处通过杨柳风的描写,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
“两贤抵许不相似,哀乐虽殊吾意同。”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对比白居易与陶渊明的不同人生轨迹和情感体验,指出虽然他们面对的哀乐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位伟大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共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
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
坐看鸥鸟没,梦逐麇麚走。
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高谈破巨浪,飞屦轻重阜。
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徐行欣有得,芝朮在蓬莠。
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塿。
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
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
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尔来风流人,惟有漫浪叟。
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
所须修竹林,深处安井臼。
相将踏胜绝,更裹三日糗。
昨夜霜风鼓万兵,今朝华节照边庭。
人间元日是春日,天上魁星为使星。
且向虎囊探寸尺,却归麟阁仿丹青。
离觞不是延清夜,明日异邦长短亭。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