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孙子升过访》
《孙子升过访》全文
明 / 宗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四海宾朋旧不疏,可怜踪迹断樵渔。

白蘋客到秋江雨,赤雁吾愁隔岁书。

湖上一尊停夕吹,山中十日把寒裾。

知君即草明光赋,空有相思到敝庐。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所作的《孙子升过访》。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孙子升重逢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四海宾朋旧不疏,可怜踪迹断樵渔”,开篇便以宽广的视野,点出诗人与友人虽分隔各地,但情谊深厚,如同四海之内的宾朋,彼此之间并不因距离而疏远。同时,也暗含了友人行踪不定,难以相聚的遗憾。

颔联“白蘋客到秋江雨,赤雁吾愁隔岁书”,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来访时的场景。白蘋洲上的客人在秋雨中到来,而诗人却因友人来信的延迟而感到忧虑。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愁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颈联“湖上一尊停夕吹,山中十日把寒裾”,转而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画面。在湖边,他们共饮一樽酒,暂时忘记了风霜;在山中,友人陪伴了诗人十日之久,共同抵御寒冷。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场景,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和相聚的快乐。

尾联“知君即草明光赋,空有相思到敝庐”,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友人即兴创作的诗歌如同明光般闪耀,即使在简陋的居所里,他的思念之情也能传递给友人。这一联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是对两人友谊的深情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相聚的喜悦与分别的不舍,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宗臣

宗臣
朝代:明   字:子相   号:方城山人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生辰:1525~1560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猜你喜欢

落叶

落叶不上枝,因风亦复起。

清风若无私,何因有彼此。

一叶随飘扬,一叶沾泥滓。

寄语风前叶,莫堕东流水。

多谢三春风,山中多兰芷。

(0)

初至金陵酬李吏部于田

飘泊愁谁语,艰难喜尔同。

客心秋草外,世事酒杯中。

野色侵船黑,江波荡晚空。

相看无限泪,不是泣途穷。

(0)

送顾将军之贵州

汉皇昔事西南夷,萧然兵甲开罗施。

至今杀气满崖谷,苦雾四塞阴风吹。

十日九日不见日,见日犹应朝饭毕。

鬼心鬼面相构争,跳险缘危如鸟疾。

将军有手能接猱,腰间鸊鹈声嗷嗷。

三年伐尽邛山竹,蜀贾四出声名高,悬知眼中无若曹。

(0)

壬辰书事赠别钟淑濂张伯任

世事亦何常,惨舒递相荡。

今日非昨日,回首一惆怅。

圣人久在宥,君子始用壮。

漫同贾生哭,实恃汉文量。

日月岂不照,雷霆未敢抗。

其日风尘昏,黄云自飞飏。

侍臣尽改服,缇骑纷持杖。

矫矫山阴公,尺牍还内降。

庭蓄留侯策,帝厌王陵戆。

赤舄将去国,白麻别命相。

省垣及选部,一时尽屏放。

就中谁最贤,钟张尤倜傥。

两生躯干小,气欲排峦嶂。

新从上谷来,胆落临边将。

豺狼尽已屏,藜藿谁敢傍。

古来直节士,大半投炎瘴。

至尊多优容,忍使居一障。

视汝舌尚在,幸汝身无恙。

莫忘国士遇,宁同庶人谤。

所惜正士去,满朝气凋丧。

从兹天厩马,静立含元仗。

居然言路塞,兼虞祸机酿。

傅言半疑信,蓄意多观望。

稽首辞九庙,尚欲徼灵贶。

国本苟不摇,宁使臣言妄。

謇予非诤臣,执经侍帷帐。

吏隐类方朔,谏说慕袁盎。

威颜尚不接,肝胆终难谅。

知无匡世资,三山行将访。

(0)

纪赐四十首·其三十七戊子九月寿宫随驾步视宝城还于东廊称贺玉音宣劳赐茶并赉綵花文绮等物

朱楼绛阙冠层霞,玉■金支驻翠华。

元相幄中分御锦,侍臣冠上珥宫花。

仙城步阅教随驾,别殿常参命赐茶。

可道龙颜多喜豫,万年福地属皇家。

(0)

纪赐四十首·其二丙子七月初侍日讲纪述

内殿云深启法筵,隔屏初听玉音宣。

宫臣举案趋宸幄,阁相垂绅拱细旃。

壁影丝丝浮绣网,签头字字指瑶编。

冰兢祇惧终无补,未觉身依尺五天。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