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楞迦一望通,湖光山色夕阳中。
荻摇水舍萧萧白,蓼泊秋汀冉冉红。
居士宅惟飞野鹜,大夫船故引惊鸿。
田园无恙伊人杳,空对烟波倚短篷。
咫尺楞迦一望通,湖光山色夕阳中。
荻摇水舍萧萧白,蓼泊秋汀冉冉红。
居士宅惟飞野鹜,大夫船故引惊鸿。
田园无恙伊人杳,空对烟波倚短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湖上黄昏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湖光山色、夕阳余晖、芦苇白絮、蓼花红艳、飞鹜与惊鸿等自然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悠远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首句“咫尺楞迦一望通”,开篇即以“楞迦”(佛教圣地)为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点明了视野的开阔与心灵的纯净。接着,“湖光山色夕阳中”一句,直接描绘了画面的核心——湖面与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的美丽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壮丽。
“荻摇水舍萧萧白,蓼泊秋汀冉冉红”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秋季湖边的景色。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响,一片雪白;而蓼花则在秋日的河滩上轻轻飘荡,呈现出一抹淡淡的红色。这种色彩的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以生命力和情感。
“居士宅惟飞野鹜,大夫船故引惊鸿”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通过“居士”与“大夫”的形象,隐喻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野鸭飞过,惊起鸿雁,这一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淡泊。
最后,“田园无恙伊人杳,空对烟波倚短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宁静的湖面上,诗人独自面对烟波浩渺,倚靠在简陋的小船上,心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寒梅如高人,冰雪凛风期。
霜威凌万木,孤芳缀疏枝。
古来岁寒心,肯与时节移。
家家浣溪南,横斜映笆篱。
老树更崛奇,矫矫蛟龙姿。
中有调鼎味,几年江之湄。
征衫十年寒,霜蹄快追随。
先生羊叔子,到处英名垂。
对花有妙语,豪气无百卮。
兴来属湛辈,同出舂容诗。
溪风拂拂卷征衣,溪上攀辕恨马迟。
蝗不入闽今已矣,碑无留岘古求之。
泉知送客声犹咽,烛昧留人泪谩垂。
愿速长沙还贾谊,为公江上斩鲸鲵。
流莺一去无消息,燕怯春寒归未得。
绿窗清昼静无人,似把衷情诉知识。
上苑东风二月春,淡黄杨柳初成阴。
解将一片无情舌,学尽百般能语禽。
红英紫萼纷如雪,万姹千娇总饶舌。
莫嫌花外太啁啾,默默难酬好时节。
须臾绿暗红亦稀,伯劳杜宇鹰鹯飞。
更兼猎弋恣罗网,卷舌不语全毛衣。
堪嗟国士徒切直,不似幽禽明语默。
何如钳口归山林,莫问燕南并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