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处江东郑老家,自锄谷口种烟霞。
远山三月多归思,晴日东窗见杏花。
谁处江东郑老家,自锄谷口种烟霞。
远山三月多归思,晴日东窗见杏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江东郑老先生的生活场景,他亲手在山谷口耕耘,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仿佛种植的是烟霞般的诗意。诗人萨都剌通过此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三月远山的春色触发了归乡之思,而晴日东窗下绽放的杏花,则象征着美好的春光和淡淡的离愁。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宁静而富有情感的画面,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独特感悟。
一月不出愁东风,金卮翠杓无人同。
鬓丝禅榻成独卧,水边孤负夭桃红。
今晨一笑上蓝举,出郭前导双凫翁。
清明寒食次第逼,春声吹入饧箫中。
画船尾尾移堤外,中有吴儿歌小海。
侬亦心如木石枯,不用倾城贻杂佩。
锦瑟年华剧可怜,掉头吹落沈郎钱。
花前且为留旬日,莫待花残忆花发。
乱山硉矹疑无路,披尽蒙茸向烟雾。
涧水淙淙忽有声,崩崖石罅相回互。
其下深潭一千尺,俯视苍黑不敢立。
夜半常闻雷雨鸣,潜虬跋浪时出入。
激湍喷薄结轮风,虚洞盘回若履空。
灵怪应从天地辟,嵚崎不与斧凿同。
扪壁穿云叹奇绝,古碑剥落苔藓色。
妖后当年驻翠华,词臣扈从争珥笔。
嗟乎石淙多此名,箕山颍水空相惜。
十年真负海岳志,徙倚高天生远思。
归来月照松窗明,梦魂犹绕双峰翠。
龛山亦秀拔,遥与赭山对。
两山束一水,江海为之汇。
是曰南大亹,众流贯乎内。
不知自何年,沧桑迭相代。
莽莽连平沙,扬尘应已再。
陆陵蔽桑麻,水道几茫昧。
我来一延览,早已得其概。
山径虽不深,绵延足塘埭。
浩浩日夕流,谁复患壅溃。
龙飞凤舞交,峰峰无向背。
溜乃趋中泓,四野都沾溉。
曩时庆安流,是处歌康乂。
何当挽天吴,包举凭坤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