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暗寒原白日阴,累累双冢见贞心。
北山罗网虚惊鸟,古木鸳鸯自好音。
未作吹箫游碧汉,可怜埋玉倚青岑。
宋王台榭今何在?牧竖歌残草树深。
云暗寒原白日阴,累累双冢见贞心。
北山罗网虚惊鸟,古木鸳鸯自好音。
未作吹箫游碧汉,可怜埋玉倚青岑。
宋王台榭今何在?牧竖歌残草树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深沉的画面,通过对青陵台的追忆与咏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首句“云暗寒原白日阴”,以暗淡的云彩和寒冷的原野,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要讲述的故事充满了哀伤与怀念。接着,“累累双冢见贞心”一句,点明了青陵台所在地,这里埋葬着两位忠诚的灵魂,他们的坚贞不渝在墓冢中得以体现,引人深思。
“北山罗网虚惊鸟,古木鸳鸯自好音”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墓地的宁静与和谐。北山上的捕鸟网空自存在,却并未惊扰到飞翔的鸟儿;古木之中,鸳鸯自在鸣叫,一片祥和。这种对比,既是对墓主人生前美好生活的追忆,也是对他们死后安宁状态的赞美。
“未作吹箫游碧汉,可怜埋玉倚青岑”两句,表达了对墓主人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他们或许曾梦想着像仙人一般遨游天际,但最终只能长眠于此,成为青山之畔的一块玉碑。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最后,“宋王台榭今何在?牧竖歌残草树深”两句,将思绪拉回现实,询问昔日繁华的宋王台榭如今是否还存在,而牧童的歌声是否还在那深邃的草树间回荡。这一问,不仅反映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更寄托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历史、时间等主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