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
岂若炷微火,萦烟袅清歌。
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
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荷。
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
岂若炷微火,萦烟袅清歌。
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
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荷。
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陶拟古九首(其六)》。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乐的嘲讽态度,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这里通过沉香制成的庭院照明和药材混合煎熬的情景,描绘了一种奢侈且精细的生活状态。沉香通常用于熏香,而在此被用作照明之物,则显示了对享乐的极致追求。
“岂若炷微火,萦烟袅清歌。”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点燃小火、轻柔的烟雾与清丽的歌声共同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纷扰的意境。
“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这里批判了那些贪婪的人,即使他们已经吃得很饱,却仍然渴望更多,甚至连调味品如胡椒都要追求过量。这反映出诗人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所持有的批评态度。
“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荷。”这两句提及了两个朋友或同道中人的豪放不羁,他们在世间行事如飘落的风中的荷叶一般自由自在。这里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些有才华而又生活无拘的人物的赞赏与怀念。
“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末了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未来某种行动或计划的不确定性。"竭泽渔"意味着要尽力而为,但因对来年的未知和困惑,诗人的决心显得有些踌躇。
整首诗通过描绘奢侈生活、宁静意境、批判贪婪以及怀念友人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对世事的独到见解。
笛送西泠,帆过杜曲。
昼阴芳绿。
门巷清风,还寻故人屋。
苍华发冷,笑瘦影、相看如竹。
幽谷。
烟树晚莺,诉经年愁独。
残阳古木。
书画归船,匆匆又南北。
苹洲鸥鹭素熟。
旧盟续。
甚日浩歌招隐,听雨弁阳同宿。
料重来时候,香荡几湾红玉。
门掩香残,屏摇梦冷,珠钿糁缀芳尘。
临水搴花,流来疑是行云。
藓梢空挂凄凉月,想鹤归、犹怨黄昏。
黯消凝。
人老天涯,雁影沈沈。
断肠不在听横笛,在江皋解佩,翳玉飞琼。
烟湿荒村,背春无限愁深。
迎风点点飘寒粉,怅秋娘、燕袖啼痕。
更关情。
青子悬枝,绿树成阴。
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肓。
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
不假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圆魂钟相望。
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
惊龙卧,攀栖鹘,翳鸾凰。
秋爽一天凉露,桂子更飘香。
坐我水精宫阙,呼彼神仙伴侣,大杓挹琼浆。
主醉客起舞,今夕是何乡。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
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
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
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
碧崖倒影,浸一片、寒江如练。
正岸岸柳花,村村修竹,唤醒春风笔砚。
溯水舟轻轻如叶,只消得、溪风一箭。
看水部雄文,太师健笔,月寒波卷。
游倦。
片云孤鹤,江湖都遍。
慨金屋藏妖,绣屏包祸,欲与三郎痛辩。
回首前朝,断魂残照,几度山花崖藓。
无限都付窊尊,漠漠水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