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
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
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
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九日雨游荐福寺》,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雨中游历荐福寺的场景。"小瀹孤亭兴未阑",开篇即写出诗人兴致勃勃,即使在细雨中也流连于孤亭之中。"共为长岁坐蒲团",暗示着僧侣的生活,诗人与僧人一同围坐蒲团,度过漫长的岁月。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半林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青翠,满院的秋花在傍晚的寒风中散发出香气,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诗人沉浸在历史的沉思中,触摸碑文,阅读古籍,表现了他的好学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最后两句"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诗人以自我解嘲的方式表达,尽管他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清狂”,但他认为能从诗歌创作中获得的乐趣远超过世俗的功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雨中游寺的闲适心境,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趣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自从生长到如今,烟火何曾著一分。
湘水湘波接巫峡,肯从峰上作行云。
门有车马客,清晨过衡门。
一见知旧识,倾盖停高轩。
延客中堂坐,殷勤听嘉言。
问讯来何处,答云家平原。
离乡三十载,丧乱今谁存。
暂逢同骨肉,相见如梦魂。
交欢展华宴,适兴奉清樽。
冰鲙切鲜鲤,蕙肴杂芳荪。
中情既相洽,密语方细论。
冠冕岂不贵,簿书亦已繁。
蝇营与狼顾,昧者竞驰奔。
蛾以灯自灭,玉同石俱焚。
人生若朝露,富贵如浮云。
今我不为乐,晨兴忽已昏。
持杯各倾倒,感子意弥敦。
驱车出门去,林月照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