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其三残菊》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其三残菊》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

(0)
注释
零落:凋零,散落。
黄金蕊:比喻金黄色的花朵。
虽枯:即使枯萎。
不改香:香气依旧。
深丛:深深的花丛。
孤秀:孤独而秀美。
犹得:仍然能够。
奉清觞:斟满清酒,享用。
翻译
凋零的金色花朵,虽然枯萎但香气依旧。
它藏在深深的花丛中,独自展现美丽,还能用来斟满清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其三)残菊》,通过对残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赞美。"零落黄金蕊",形象地写出菊花即使凋零,其金黄色的花瓣依然璀璨,象征着其不屈的精神;"虽枯不改香",强调了菊花即使在枯萎的状态下,香气依旧,寓意其高洁的品质。"深丛隐孤秀",描述了残菊独自在花丛中保持其独特的风姿,显示出其孤傲与坚韧;"犹得奉清觞",则以饮酒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残菊的敬意和欣赏,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光流转、物换星移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借残菊寄寓了诗人对高尚节操的崇尚和对岁月更迭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宛陵杂诗·其三

春烟袅袅将军树,碧草萋萋丞相祠。

残月晓风啼杜宇,水亭略彴立移时。

(0)

独游

独游泉上寺,篁翠杂衣凉。

灌木吟山路,春禽向夕阳。

禅房深晚秀,空谷静天香。

坐对双溪水,濠梁辨未忘。

(0)

寄汪存南

汪子豪气不可羁,昔我见之青溪湄。

踉跄布袍半碎裂,白眼肯顾膏粱儿。

堆阜峥嵘塞方寸,喑呜万里天风吹。

长江大河入几席,黑龙向人头倒垂。

子遗我书值除夕,反覆展看言数百。

书久未报心茫然,祇恐匆卒孤肝膈。

古来出处各有道,处非远志出小草。

屈原怀石杜甫亡,轻薄为文苦颠倒。

今子纪年逾二十,《齐谐》《博物》堪搜讨。

我年较长逐飞鸿,照镜朱颜难自保。

御沟杨柳春青青,忽思白下烟飘零。

镫船鼓吹歌已矣,夜饮五子谁能醒。

此时张君偕子卧,吾与蔡子行前庭。

郭生自起添炉火,煮茗座上流芳馨。

三更急雨鸣屋角,举头不辨河与星。

悲喜变化在俄倾,辞家去里皆伶俜。

吁嗟乎鸡虫得失无休歇,邮良一去骅骝蹶。

劝子孤吟廿四桥,凄凉莫怨扬州月。

(0)

敬敷书院值雪

空庭残雪尚飘萧,时有栖雅语寂寥。

久坐不知身世处,起登高阁见江潮。

(0)

题讲梅兄躬耕养亲图·其二

春雨飞绿亩,春风生翠微。

密林匝浓阴,载及扶梨时。

胼胝事耕作,筋力遑云疲。

破晓荷锄去,薄暮驱牛归。

归来未停足,沽酒佐晚炊。

陶然得新酿,欢笑娱亲闱。

老人问田事,告以春水肥。

温颜顾之喜,一倾匏子卮。

(0)

从将军围猎南山口归纪其事

北庭之北南山长,山围左右皆降羌。

其俗剽悍错杂处,非示杀伐多披猖。

圣朝拓地二万里,酋长率服俱来王。

控弦士马半耕凿,戊己校尉停边防。

寓兵于畋作军政,春蒐秋狝威遐荒。

将军昨岁除天狼,简命秉钺来堂堂。

充国之谋定远略,揆文奋武昭龙骧。

轮台九月气肃杀,乘时出猎山之冈。

八旗军士共结束,帜分赤白青玄黄。

步伐止齐听使令,或应翼布或箕张。

雕弓入手鸣霹雳,骄马脱辔驰风樯。

元戎腰横大羽箭,挽强作气吞黄獐。

耳后生风鼻出火,穿林跳涧捕逃亡。

翩翩公子锦衣郎,人马俊逸不可当。

番回健儿铁裲裆,呼鹰放犬争趋啮。

射麋丽龟取狐貉,恍同效须提壶浆。

合围阴山山欲动,远近震慑军威扬。

队中不整即鞭责,几经申令逾三章。

国家习武本教战,尔辈何得干戎行。

鲰生此日欣寓目,骖乘还许同翱翔。

登俎登器有典制,选时选地宜周详。

《长杨》赋猎夙昔志,空山驻马殊徬徨。

将军罢围归虎帐,雄心对酒慨以慷。

为言此地礼废久,须教有勇还知方。

风霜敢惜边境苦,兵甲自耀天庭光。

夜深寒气入帷幄,起视山月烟苍苍。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