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云访幽伴,倚枝苍崖根。
冥冥篁竹中,古寺松为门。
野僧营一饱,乞食山下村。
拥鼻且独谣,未觉钓石温。
世事风雨过,岁阴波浪奔。
飘然得远游,寄此五石尊。
穿云访幽伴,倚枝苍崖根。
冥冥篁竹中,古寺松为门。
野僧营一饱,乞食山下村。
拥鼻且独谣,未觉钓石温。
世事风雨过,岁阴波浪奔。
飘然得远游,寄此五石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间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诗中的“穿云访幽伴,倚枝苍崖根”两行,生动地展现了隐士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寻觅幽静之地的情景,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姿态。“冥冥篁竹中,古寺松为门”,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神秘与古朴,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野僧营一饱,乞食山下村”,描述了隐士与当地僧侣之间的简单生活,通过“营一饱”和“乞食”的细节,展现了他们朴素的生活方式和与世无争的心态。“拥鼻且独谣,未觉钓石温”,诗人以隐士自比,通过“拥鼻”这一动作,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乐观。
后半部分“世事风雨过,岁阴波浪奔”,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超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隐士对世俗生活的淡漠态度。最后,“飘然得远游,寄此五石尊”,则点明了隐士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通过“远游”和“五石尊”(可能象征着酒器或某种精神寄托),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宿的过程,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越,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梁园先生夷山曲,斸地开轩种脩竹。
千竿森立隔尘嚣,十里苍云净炎燠。
弹琴焚香意不俗,满卷佳章咏淇澳。
有时曳杖冠峨峨,披拂幽丛逸兴多。
樽罍每置清阴里,日待嵇阮来经过。
高挂幽轩一凭几,绕屋娟娟翠如洗。
莫遣家僮扫落花,恐损庭前青凤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