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令人俗可医,偶穿脩竹赴幽期。
水从鬼窟鸣双玉,山自灵峰转一枝。
便觉管弦声涴耳,共随猿鸟立移时。
颠崖象石常相近,幻色潮音两斗奇。
何处令人俗可医,偶穿脩竹赴幽期。
水从鬼窟鸣双玉,山自灵峰转一枝。
便觉管弦声涴耳,共随猿鸟立移时。
颠崖象石常相近,幻色潮音两斗奇。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首句以问句引出,表达诗人对何处能洗涤俗气的好奇和期待,接着通过"偶穿脩竹赴幽期",写出诗人穿过修长翠竹,前往隐秘之地,期待与友人共享宁静时光。
"水从鬼窟鸣双玉"运用了奇特的比喻,将流水声比作玉石相击,暗示泉水清澈悦耳,仿佛来自神秘的洞穴。"山自灵峰转一枝"则描绘山势如画,如同灵峰之影在眼前移动,富有动态美。
"便觉管弦声涴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即使寻常的管弦乐在此也显得过于嘈杂。诗人与友人静立倾听,与猿鸟同在,享受这份与自然的亲近。"颠崖象石常相近"写出了山石的险峻,而"幻色潮音两斗奇"则形容景色变幻莫测,潮音竞艳,给人以奇异的感官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屋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借此寻求心灵净化的意境,展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黄河天上派,到东海、去难收。
况镜里堪悲,星星白发,早上人头。
人生尽欢得意,把金尊、对月莫空休。
天赋君材有用,千金散聚何忧。请君听我一清讴。
钟鼎复奚求。但烂醉春风,古来惟有,饮者名留。
陈王昔时宴乐,拼十千、斗酒恣欢游。
莫惜貂裘将换,与消千古愁。
卿士辱多垒,天王愤蒙尘。
御戎要虓将,谋国须隽臣。
百战取封侯,未必亡其身。
怀奸废忠义,胡颜以为人。
吁嗟世道衰,大僇加搢绅。
平居事奔竞,梁汴分云屯。
一旦国步艰,四迸如星繁。
辅相已择栖,守令仍踰藩。
冠盖陆西窜,舳舻水南奔。
鄙夫用慨然,策马趋修门。
勤王羞尺柄,悟主期片言。
时来倘云龙,峨冠拜临轩。
逶迤上玉除,造膝伸元元。
措世于泰宁,归来守丘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