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庐山谒濂溪周先生墓》
《登庐山谒濂溪周先生墓》全文
明 / 王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自从洙泗分支远,便到濂溪接派流。

欲向眼前寻乐处,直于山顶看源头。

一川风月谁能领,四面庭除草自幽。

今日瓣香祠下拜,斯文天壤共悠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敬仰之情,同时融入了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沉的情感。

首联“自从洙泗分支远,便到濂溪接派流”以洙泗(孔子讲学之地)与濂溪(周敦颐讲学之处)为引子,暗示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如同水流一般,从源头出发,不断延伸,汇聚成河。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文化传承比作水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不朽价值。

颔联“欲向眼前寻乐处,直于山顶看源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想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快乐,却意识到真正的快乐和意义在于追溯历史文化的根源,就如同站在山顶,回望源头,理解了历史的深度与广度,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颈联“一川风月谁能领,四面庭除草自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自然景象,通过“风月”和“草自幽”的细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暗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这里的“领”字,既指领受自然之美,也暗含着领悟人生真谛之意。

尾联“今日瓣香祠下拜,斯文天壤共悠悠”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诗人通过在祠堂前献上香火,表达对周敦颐先生的崇敬之情。这里的“斯文”不仅指周敦颐的学问和思想,更代表了整个儒家文化的精髓。诗人认为,这种文化精神如同天长地久,永恒存在,跨越时空,影响着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与追求。

作者介绍

王缜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猜你喜欢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十三环波亭

潇洒尘埃外,崔嵬清浅中。

四轩春水阔,两岸画桥通。

(0)

东坡先生挽词·其十五

画图虽不上凌烟,道德芬芳满世间。

辽鹤已归东海去,列仙风骨若为攀。

(0)

再和湖上晚归·其二

云披雾卷仰昭回,试望翻经古石台。

应有秋香生桂树,吹风肯傍暮船来。

(0)

同周元翁著作范明远秘校西湖夜泛各赋一首

薄云疏雨作还休,白帝撩人巧变秋。

天地此身均逆旅,江湖几度共离忧。

暮声断续钟连磬,夜气浮沈浦与洲。

圆峤方壶吾未羡,敢烦骚客为冥搜。

(0)

赠吴子野先生

麻田老仙心炯炯,少有高风慕箕颍。

枕流漱石三十年,眸子瞭焉神更静。

忽然杖策海上来,至人道妙同尘埃。

达官贵侯竞招致,往无所欲谁嫌猜。

迩来一志从吾党,迹与孤云共天壤。

曹溪有路更攀跻,径蹑毗卢高顶上。

(0)

答柯山晓上人

风骚古人事,而我岂所长。

儿曹嗜章句,馀习未易忘。

根源本无有,真若夏潦潢。

道人气拔俗,吾党称俊良。

十年依丛林,实以道自将。

禅馀喜赋咏,妙语逾圭璋。

世眼独未识,深丛閟孤芳。

锋锥必颖脱,安肯久处囊。

子宜力自勉,声问终扬扬。

吾言岂知子,老大殊荒唐。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