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子神何在,人亡迹尚存。
业馀经史案,趣寄圣贤尊。
榻冷宁攲枕,堂虚已盖棺。
晨昏徒泣血,无路报深恩。
先子神何在,人亡迹尚存。
业馀经史案,趣寄圣贤尊。
榻冷宁攲枕,堂虚已盖棺。
晨昏徒泣血,无路报深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在先父去世五十日后所作,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思。诗中通过描述父亲留下的书籍、圣贤之尊的追求以及空荡的房间和已盖棺的事实,展现了诗人对父亲的追忆与不舍。
首句“先子神何在”,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灵魂所在之处的疑问与追寻。接着,“人亡迹尚存”一句,点明了虽然父亲已逝,但其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暗示着父亲的精神与影响仍在延续。
“业馀经史案,趣寄圣贤尊。”这两句描绘了父亲生前热爱阅读、追求学问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圣贤之道的尊崇。通过“经史案”这一细节,展现了父亲的学识渊博和对知识的渴望。
“榻冷宁攲枕,堂虚已盖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父亲去世后的场景,冷寂的卧榻、空荡的大厅以及已盖棺的事实,营造出一种沉痛而又肃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面对父亲离世时的悲痛与无奈。
最后,“晨昏徒泣血,无路报深恩。”诗人感叹于自己在父亲生前未能尽孝,现在只能在晨昏之间哭泣,却无法回报父亲的深恩。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愧疚与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已故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父爱的感激之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空山积雪深一尺,车马何来野老疑。
溪上捕鱼归换酒,更无人识吕徽之。
《赤城吕徽之博闻强识宋亡遂晦不仕一日大雪中至巨家易谷立堂下久之堂东偏众客方咏雪有分韵得蝶字者艾思不就徽之不觉失笑咸诘之曰汝何笑曰吾欲用滕王蛱蝶事耳众客皆惊阴知其为徽之也延之坐不可欲赒以谷辞既去使人尾之至其居地极幽阻及雪霁候焉荆扉竹屋不蔽风雨见桶中坐一妇人盖其妻也问徽之所在曰出捕鱼矣得于溪上具言所以来之意曰诸子可少留乃换酒共饮返宿道傍大楼下主人怪舆马之盛因言其状主人亦不知有徽之也明日求之则已迁居矣徽之尝与陈刚中相过于道刚中下驴揖遂问乘驴故事各举一事至四十事而刚中止矣徽之曰吾尚记某事出某书凡三十端后不知所终因赋》【明·贝琼】空山积雪深一尺,车马何来野老疑。溪上捕鱼归换酒,更无人识吕徽之。
https://shici.929r.com/shici/3LZbZSdD.html
溪云通月转金盘,石上移樽兴未阑。
可惜少年今总老,莫辞良夜试同看。
玉人不得携王赵,词客犹能敌孟韩。
细数中秋知又几,松花新酒更须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