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波倒浸层楼影,疏柳寒塘。帘里重阳。
一朵秋花点鬓黄。无端惹起离人恨,不住回肠。
约略新妆。曾把茱萸酒数行。
凉波倒浸层楼影,疏柳寒塘。帘里重阳。
一朵秋花点鬓黄。无端惹起离人恨,不住回肠。
约略新妆。曾把茱萸酒数行。
这首《采桑子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王时翔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思乡的画面。
首句“凉波倒浸层楼影”,以“凉波”形容秋水的清凉与宁静,波光倒映着层层楼阁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接下来,“疏柳寒塘”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氛围,稀疏的柳树与寒冷的池塘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帘里重阳”一句,将视线引向室内,重阳节的习俗在帘内悄然展开,菊花的香气与节日的气氛交织在一起,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怀念。紧接着,“一朵秋花点鬓黄”描绘了一位女子头饰上的黄色菊花,不仅点缀了她的美丽,也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时光的流逝。
“无端惹起离人恨,不住回肠”表达了主人公因眼前的景象触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心中的愁绪如同回肠百转,难以平息。最后,“约略新妆。曾把茱萸酒数行”则通过回忆往昔与亲朋共度佳节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与人物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交织,展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此去三梁远,今来万里携。
西施因网得,秦客被花迷。
可在青鹦鹉,非关碧野鸡。
约眉怜翠羽,刮目想金篦。
瘴气笼飞远,蛮花向坐低。
轻于赵皇后,贵极楚悬黎。
都护矜罗幕,佳人炫绣袿。
屏风临烛扣,捍拨倚香脐。
旧思牵云叶,新愁待雪泥。
爱堪通梦寐,画得不端倪。
地锦排苍雁,帘钉镂白犀。
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
妒好休誇舞,经寒且少啼。
红楼三十级,稳稳上丹梯。
西陵望何及,弦管徒在兹。
谁言死者乐,但令生者悲。
丈夫有馀志,儿女焉足私。
扰扰多俗情,投迹互相师。
直节岂感激,荒淫乃凄其。
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
颂声何寥寥,唯闻铜雀诗。
君举良未易,永为后代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