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卢德水漕使于京口》
《送卢德水漕使于京口》全文
明 / 范景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奕奕丰棱朗遹云,澄清颂更满江濆。

霜飞铜墨骢堪避,疏绘流亡草莫焚。

齐鲁名咸宗泰岱,东南士尽仰河汾。

明朝扬子仙帆渡,遥向三山挹紫芬。

(0)
鉴赏

此诗《送卢德水漕使于京口》由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以送别友人为主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仕途的殷切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首联“奕奕丰棱朗遹云,澄清颂更满江濆”描绘了友人卢德水漕使即将启程前往京城的情景,以“奕奕”形容其风度翩翩,“丰棱朗遹”则暗示其品德高尚,正直不阿。而“澄清颂”则比喻友人的到来为地方带来清正之风,使得江边更加清明,充满了对友人政绩的期待。

颔联“霜飞铜墨骢堪避,疏绘流亡草莫焚”运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霜飞铜墨骢堪避”出自《汉书》,意指友人如霜雪般清白,即使在官场上也能够保持廉洁,避免受到污浊的影响。后一句“疏绘流亡草莫焚”则是借用了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友人关注民生疾苦、体恤百姓的期望,希望他能像杜甫一样,不焚烧流离失所者的草屋,体现其仁爱之心。

颈联“齐鲁名咸宗泰岱,东南士尽仰河汾”进一步赞扬了友人的声望与影响力。齐鲁之地的人们都尊崇泰山,东南地区的士人都仰望黄河之滨,这里通过泰山和黄河这两个地理标志,象征友人在山东和山西两地的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

尾联“明朝扬子仙帆渡,遥向三山挹紫芬”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想象着友人乘坐着仙帆,在明朝的早晨从扬子江出发,向着遥远的三山行进,沿途可以感受到紫色的芬芳,寓意着友人仕途顺利,前程似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还寄托了对友人仕途的深切祝福,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传统美德。

作者介绍
范景文

范景文
朝代:明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猜你喜欢

红梅

江梅闲尽腊梅稀,又是红梅占晓枝。

却忆东坡诗上语,淡妆浓抹总相宜。

(0)

念奴娇·其二送陈正言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

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馀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0)

游白鹿洞书院

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

(0)

晚荷

僛僛翠袖舞寒塘,无复当时婉婉妆。

荡子游娃俱不到,倚风摇月自生香。

(0)

重送刘伯瑞二首·其二

连朝细读远斋诗,感旧伤今意可知。

陶写要凭杯面绿,萧条祇益镜中丝。

人生未免乖离恨,君去足宽兄弟思。

骥未作官文解印,独嗟和也废吹篪。

(0)

元日病中

故国归无路,深居懒问津。

莫嗟今岁病,还守去年贫。

禦冷休嫌絮,开怀但饮醇。

东风到梅柳,枯木自逢春。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