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石砚》
《端石砚》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端溪出砚材,最贵下岩石。

珍物乃卵生,孕此马肝色。

世传鸲鹆眼,通透盖其脉。

颇同阮步兵,见客作青白。

我来岩中游,幽探偶有获。

温然一片玉,秀润满书宅。

断成蛟龙池,涩滑宜笔墨。

当观管城翁,沐发散简策。

嗟余好陶泓,收拾积圭璧。

得此馀可忘,一生能几屐。

(0)
鉴赏

这首诗《端石砚》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对端石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深情赞美与欣赏。

首先,诗人以“端溪出砚材,最贵下岩石”开篇,点明了端砚的珍贵产地——端溪,并强调了其在砚材中的顶级地位。接着,“珍物乃卵生,孕此马肝色”,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端砚独特的色泽,如同孕育于岩石之中的珍宝,散发着深沉而独特的魅力。

“世传鸲鹆眼,通透盖其脉”,进一步描述了端砚的纹理与质地,仿佛鸲鹆的眼睛一般,通透明亮,蕴含着丰富的层次感。诗人接着以“颇同阮步兵,见客作青白”一句,将端砚与古代文人阮籍相联系,暗示了端砚不仅是一件实用的文具,更承载着文人的风骨与雅趣。

“我来岩中游,幽探偶有获”,表达了诗人亲自探访端砚产地的体验,通过“温然一片玉,秀润满书宅”描绘了端砚的温润质感和对书斋的点缀作用,使之成为文人书房不可或缺的佳品。

“断成蛟龙池,涩滑宜笔墨”,诗人以“蛟龙池”为喻,形象地表现了端砚切割后的形态之美,同时强调了其在书写时的适宜性,无论是涩还是滑,都能让笔墨流畅自如。

最后,“当观管城翁,沐发散简策”引用典故,将端砚与古代文人笔墨相关的“管城翁”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端砚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而“嗟余好陶泓,收拾积圭璧”则表达了诗人对收集珍品的热爱,以及对端砚的珍视之情。

“得此馀可忘,一生能几屐”则以“屐”(登山鞋)为喻,感叹一生中能拥有一件如此珍贵的砚台,是多么难得和值得珍惜的事情。整首诗通过对端砚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晓望·其二

郊圻渐近快时晴,四望关山晓气清。

边徼往来非得已,驱除总为计生成。

(0)

绿云楼

别墅题名率因旧,高楼绿云我所题。

万民生计恒深廑,千顷麦苗今复齐。

雨意霁随轻风散,露光浓入晓烟低。

登临骋望意多惬,不在花香与鸟啼。

(0)

题长城

乘山筑鄣达琅琊,四起防门谨蔽遮。

策士合从资倡议,箠笞天下属嬴家。

(0)

紫泉行宫十咏·其九竹埭

风处铿然月处虚,几竿窗外足扶疏。

春来紫戢犹包土,已觉干云势有馀。

(0)

七月廿四日常山峪行宫作

潦尽朗秋晴,大安亦起程。

溪桥胥稳驾,岩馆忽前迎。

香扑青枫坂,虚生白室楹。

后山亲获鹿,飞骑进行营。

(0)

七月十七日幸热河以雨泞命諴亲王恭扈皇太后驾俟路燥后行雨中登程跋马成什

撰良启驾早传宣,可以秋霖遽易旃。

敬念慈宁登大庆,雅宜安乐养高年。

亲藩扈跸候涂治,宫眷随行视膳便。

涉潦何妨徐按辔,习劳更欲阅农田。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