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处铿然月处虚,几竿窗外足扶疏。
春来紫戢犹包土,已觉干云势有馀。
风处铿然月处虚,几竿窗外足扶疏。
春来紫戢犹包土,已觉干云势有馀。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在月光下的静谧与生机,以及竹子生长的勃勃气势。诗人以“风处铿然月处虚”开篇,巧妙地将竹叶在微风中的摇曳声与月光下竹林的空灵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韵律感的画面。接着,“几竿窗外足扶疏”一句,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竹林的繁茂与疏朗之美,仿佛竹子就在读者的窗前,触手可及。
“春来紫戢犹包土”,进一步点明时间与环境,春日里,竹笋(紫戢)虽还包裹在泥土中,但已经显露出勃勃生机,预示着新生与成长的力量。最后,“已觉干云势有余”则表达了对竹子向上生长趋势的赞叹,即使在尚未完全破土而出时,就已经展现出直指云霄的雄心与潜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形态美和生命力,也蕴含了对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的赞美。诗人弘历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将自然界的景象与深刻的人生哲理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既具观赏性,又富含启示意义。
君不见大峨之山矗西土,乃在轩辕之台列仙之府。
我骑飞龙叩天户,九州历历皆可数。
初由平陆瞻青冥,丹梯翠磴愁攀登。
亦鸟伸而猿引,斯飙举而云升。
下视大壑不知其几万仞,惟见长蛇尺蠖挂绝壁之苍藤。
攀危历险趣未毕,积雪阴风转萧瑟。
初疑云自石中生,宁知日向云间出。
普贤岩前云日晴,圆光倒照何荧荧。
晔然五色相照耀,有若虹蜺跨海掩赤城。
是非山泽气,无乃阴阳精。
须臾云散日西走,光亦随云隐岩口。
对此喜极心神舒,圣灯又出南山隅。
初看一炬何趑趄,少焉万簇皆东趋。
神奇鬼怪事殊绝,银灯火树焉足娱。
归来作歌但坐啸,还问山灵有意无。
《登峨嵋绝顶吟》【明·姜子羔】君不见大峨之山矗西土,乃在轩辕之台列仙之府。我骑飞龙叩天户,九州历历皆可数。初由平陆瞻青冥,丹梯翠磴愁攀登。亦鸟伸而猿引,斯飙举而云升。下视大壑不知其几万仞,惟见长蛇尺蠖挂绝壁之苍藤。攀危历险趣未毕,积雪阴风转萧瑟。初疑云自石中生,宁知日向云间出。普贤岩前云日晴,圆光倒照何荧荧。晔然五色相照耀,有若虹蜺跨海掩赤城。是非山泽气,无乃阴阳精。须臾云散日西走,光亦随云隐岩口。对此喜极心神舒,圣灯又出南山隅。初看一炬何趑趄,少焉万簇皆东趋。神奇鬼怪事殊绝,银灯火树焉足娱。归来作歌但坐啸,还问山灵有意无。
https://shici.929r.com/shici/F2YznpL.html
霭霭岁云暮,风雨恒见侵。
小霁憩山阁,萧飒吹寒霖。
涧壑乱馀响,钟鼓沈清音。
苍虬卧蜿蜒,拿攫力不任。
羽觞亦以歇,剪烛闻鸣琴。
嘿坐得冥会,拥褐成孤吟。
须臾微霰集,晨起雪在林。
樵径断人语,四野号饥禽。
皎皎二三子,贞白同松心。
炎晖谅可俟,见睍消重阴。
海内真灵居,茅山踞如虎。
旧传三弟兄,各作一峰主。
仙人长往来,华阳称洞府。
百里借游遨,信宿乐兹土。
是时秋正清,诸峰可历数。
高观揭天中,时有白鹤舞。
地肺岂虚名,真诰传自古。
何当骑茅龙,岂复恋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