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自榆林,迎归荔浦,人看秦地佳人。
正宝筝调月,斑管吟春。
忽尔风吹花坠,连娇女、共化珠尘。
曾无语,匆匆入月,渺渺行云。纷纷。
泪飞似雪,挥不到黄泉,沽尔罗巾。
恨留仙难得,空绉裾裙。
欲托哀蝉落叶,为传此,魂梦氤氲。
光离合,非耶是耶,仿佛谁亲。
至自榆林,迎归荔浦,人看秦地佳人。
正宝筝调月,斑管吟春。
忽尔风吹花坠,连娇女、共化珠尘。
曾无语,匆匆入月,渺渺行云。纷纷。
泪飞似雪,挥不到黄泉,沽尔罗巾。
恨留仙难得,空绉裾裙。
欲托哀蝉落叶,为传此,魂梦氤氲。
光离合,非耶是耶,仿佛谁亲。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位从榆林归来的女子在秦地的遭遇与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的哀愁与思念。
“至自榆林,迎归荔浦”,开篇即以空间转换勾勒出女子的归途,从遥远的榆林到熟悉的荔浦,充满了情感的起伏。接下来,“人看秦地佳人”一句,点明了女子的身份与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她与众不同的命运。
“正宝筝调月,斑管吟春”,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女子的内心情感如同月色一般深邃,又如春日般生机勃勃,却也难以摆脱内心的哀愁。
“忽尔风吹花坠,连娇女、共化珠尘”,这一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女子的命运,如同花朵被风吹落,化为尘埃,暗示了女子最终的结局。同时,“娇女”一词也体现了女子的柔弱与美丽。
“曾无语,匆匆入月,渺渺行云”,女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似乎与月、云融为一体,表达了她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无语”不仅指女子的沉默,也暗含了她对命运的无力抗争。
“纷纷。泪飞似雪,挥不到黄泉,沽尔罗巾”,女子的泪水如同雪花般飘洒,但最终却无法触及黄泉,只能用罗巾来承载这份哀伤。这一细节深刻地表现了女子对死亡的恐惧与不舍。
“恨留仙难得,空绉裾裙”,女子遗憾自己未能成为仙人,只能在人间留下褶皱的衣裙,表达了她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渴望。
“欲托哀蝉落叶,为传此,魂梦氤氲”,女子希望借助哀蝉的鸣叫和落叶的飘零,将自己的哀思传递给远方,让魂梦得以延续。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元素,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情感世界。
“光离合,非耶是耶,仿佛谁亲”,最后一句以疑问的形式收尾,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亲人、朋友之间关系的模糊与不确定感。整个诗句充满了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凤凰台上忆吹箫》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子复杂的心境与对生命、爱情、死亡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