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午八月十七日出钱塘江头看午潮》
《戊午八月十七日出钱塘江头看午潮》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江头细雨棹初回,潮傍中秋亦壮哉。

水底暗疑雷鼓动,海门惊驾雪山来。

雄吞众水期如约,急送行舟去似催。

引领篷窗兴无限,白云遮破万山堆。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戊午八月十七日出钱塘江头看午潮》描绘了钱塘江潮水壮观的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潮水的动态美与力量感。

首句“江头细雨棹初回”,描绘了雨后江面的清新景象,细雨轻拂,小船刚刚归来,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潮傍中秋亦壮哉”一句,将中秋的满月与潮水的壮丽景象巧妙结合,突出了潮水的磅礴气势。

“水底暗疑雷鼓动,海门惊驾雪山来”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潮水涌动时的震撼场景。水底仿佛有雷声轰鸣,海门处则有雪山般的巨浪奔腾而来,展现出潮水的雄伟与威严。

“雄吞众水期如约,急送行舟去似催”进一步描述了潮水的动态过程,它如同吞并众水般有规律地涌来,又迅速推动着行舟前行,仿佛在催促着船只快速前进。这种动态的描绘,既体现了潮水的力量,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

最后,“引领篷窗兴无限,白云遮破万山堆”以诗人观潮时的心情作结。他站在篷窗前,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白云遮蔽的山峦,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诗人思绪的广阔与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了钱塘江潮的独特魅力,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和谐交融,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羽扇

一羽何轻重,云霄万古神。

顾荣今不见,诸葛彼何人。

海鹤知难睹,冥鸿那得亲。

寥寥陈迹在,愁染庾公尘。

(0)

蜂房

岁岁分房夥,添丁合贺蜂。

生涯资蜜课,眷属聚花封。

户墐秋冬月,衙随晓暮钟。

芳邻通问讯,金使屡相逢。

(0)

秋雨怀人

捲幕祛残暑,苔花绿满庭。

松烟浮墨海,梧雨滴琴星。

饮谷猿悬涧,衔芦雁聚汀。

所思长不见,天际觉鸿冥。

(0)

入横山沿途即景·其二

逼仄羊肠险,崎岖鸟道赊。

溪深桥独木,泥滑径三叉。

露重滋新笋,林深噪暮鸦。

昂头行且住,犬吠有人家。

(0)

竹溪寺

信有凌云千顷竹,相沿流水一湾溪。

寺资觞咏游裙屐,人喜郊原绝鼓鼙。

鱼跃鸢飞空色相,风光月霁净招提。

乐民之乐思贤守,颂祷而今与佛齐。

(0)

寄宋芷卿别驾

商声瑟瑟岁云秋,犹喜题襟共唱酬。

九曜灵根尊石丈,古梅清梦到罗浮。

客无风骨终嫌俗,官有仙心最近鸥。

一卷离骚一壶酒,美人香草总牢愁。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