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其十》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其十》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邂逅东藩仅一年,先生何事著归鞭。

曾闻碧岫云藏屋,见说清溪月满船。

归老会寻山水乐,声名不让古今贤。

遥知林下徜徉处,犹起丹心忆九天。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为友人李永年大参退休所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声名卓著的敬佩之情。

首联“邂逅东藩仅一年,先生何事著归鞭。”以“邂逅”二字开篇,暗示了与友人的偶然相遇,随后点明友人即将离开官场,归隐山林。这里不仅描绘了友人即将踏上归途的情景,也暗含了对友人选择归隐的不解与好奇。

颔联“曾闻碧岫云藏屋,见说清溪月满船。”通过想象友人在归隐后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碧绿的山峰间云雾缭绕,仿佛隐藏着友人的居所;清澈的溪水边,月光洒满船只,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这两句既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对其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

颈联“归老会寻山水乐,声名不让古今贤。”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期待与赞赏。归老之后,友人将寻找山水间的乐趣,享受自然之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声名的肯定,认为其声名不会逊色于古今贤士,体现了对友人成就的认可与敬仰。

尾联“遥知林下徜徉处,犹起丹心忆九天。”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憧憬与思念。在遥远的林间,友人或许正悠闲地漫步,但诗人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友人,即使在归隐之后,也难以忘怀友人的才华与品德,心中仍充满对友人的思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高尚品格的颂扬。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南歌子.秋夜寄外

金篆三更澹,银灯半壁红。无聊自起掩帘栊。

只见一些花影、月明中。霜角遥催曙,寒衾尚怯风。

秋声无奈感归鸿。遮莫离愁远道、两相同。

(0)

满江红·其二月夜感逝,用丹阳贺渔隐对月韵

先我而生,诸作者,如风吹过。

十馀年,虫沙劫尽,居然存我。

七碗新茶春雨活,三掾老屋秋风破。

计班书,下酒恰终篇,寻盲左。影何在,和香裹。

梦何往,随风坠。羡道家无欲,僧家无可。

饱饭且争鸡鹜食,弹冠大似弥猴锁。

劝先生,莫漫发牢骚,平心坐。

(0)

望江南·其二题嘉定章小琴女史《拜月图》

拜秋月,秋月浸秋魂。

一点灵犀通碧落,半行征雁去黄昏。风露立无痕。

(0)

寄蕲春陈怡萱女史三首·其三

无限榛苓感,迢迢各一天。

鱼雁能往返,诗书结因缘。

锦字蒙频寄,芳名已盛传。

声闻人不见,目断白云边。

(0)

寄怀阿嫂二首·其一

西风催我鬓如丝,俗累纷纷强自持。

为问故人知也未?如今不是在家时。

(0)

归途杂述·其二

漂母哀王孙,一饭感何深。

及其既富贵,报之以千金。

千金何足道,聊用表厥忱。

巾帼胜须眉,由来匪自今。

我遭颇类此,涕下沾衣襟。

报否未敢必,此意常钦钦。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