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塞下曲》
《古塞下曲》全文
唐 / 李颀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0)
注释
行人:徒步或骑马的人。
朝:早晨。
马:骑马。
蓟城:古代边防重镇。
漠北:北方沙漠地区。
万里:极远的距离。
海上:大海。
烽火:古代传递紧急信息的烽火。
沙中:沙漠。
河阳:古代地名, 河南省的一个县。
汉宫:汉代皇宫。
胡地:指边疆异族地区。
琵琶:弦乐器。
塞曲:边塞地区的歌曲。
横笛:长笛。
断君肠:触动内心深处,使人悲痛。
翻译
行人早晨骑马前行,径直朝着蓟城靠近。
蓟城连接着遥远的漠北,离我家乡有万里之遥。
海上的烽火连天,沙漠中的无数战场。
军事文书从上郡发出,春天的气息穿越河阳。
汉宫的柳树轻轻摇曳,胡地的桑树郁郁葱葱。
琵琶弹奏出塞外的乐曲,横笛声断人心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人在边塞之地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战事的描述,表达了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与对战争带来破坏的哀伤。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开篇即刻画出一位旅者早晨策马前行,目的地是蓟城,这个地点因战事而显得遥远,旅人心中对于家乡的渴望如同空间上的距离一般难以跨越。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烽火连绵,战争的痕迹遍布,是诗人对边疆战乱景象的生动描绘。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和平时期的自然美与战乱中的荒凉形成强烈对比。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军事的紧急使者在上郡传递消息,而春天的气息在河阳地区依旧流淌。这两句展示了边塞战争与内地和平生活的鲜明对比,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乱中仍能保持自然美好的一种无奈和赞赏。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汉宫的柳树随风摇曳,胡地的桑树郁郁葱葱,而边塞之地传来的琵琶声和横笛音符,却能触动人心。这两句通过对汉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共鸣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战乱景象以及多元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边塞生活的复杂性和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作者介绍

李颀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读唐诗·其三

一般生态几人描,砑尽吴笺秃尽毫。

却是晚唐工状物,手调烟露染天膏。

(0)

皇帝閤春帖子·其三

禁籞希临幸,宵衣戒未明。

馀閒寓弧矢,劝讲只儒生。

(0)

春三月过王氏村有感

甲子穷时丧乱频,天教泽国着闲身。

无情花柳自春色,不觉山河多塞尘。

他日升平犹未老,此生流落且相亲。

江南江北经行处,莫话衣冠愁杀人。

(0)

瑞鹧鸪

一痕月色挂帘栊。梅影斜斜小院中。

狂醉有心窥粉面,梦魂无处避香风。

愁来梦楚三千里,人在巫山十二重。

咫尺蓝桥无处问,玉箫声断楚山空。

(0)

曾无疑以长韵送金橘时已暮春次韵

荼蘼殿春枝满霜,卢橘熟夏今乃黄。

弹丸煌煌照坐光,老叟惊诧见未尝。

客言采果孟冬月,剖竹为符带苍雪。

包之赫蹄满贮中,缠以丝枲外合节。

或藏绿豆因醉翁,或杂寸膏仍缄封。

三说未识将谁从,但觉色香新摘同。

分甘安能与众乐,秘方何惜都传却。

已誇指下石化金,仙指并求君勿噱。

(0)

望皖公山

太婆岭独高秋浦,皖公山正望龙舒。

端如牛女隔天汉,不似彭郎近小姑。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