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人在边塞之地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战事的描述,表达了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与对战争带来破坏的哀伤。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开篇即刻画出一位旅者早晨策马前行,目的地是蓟城,这个地点因战事而显得遥远,旅人心中对于家乡的渴望如同空间上的距离一般难以跨越。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烽火连绵,战争的痕迹遍布,是诗人对边疆战乱景象的生动描绘。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和平时期的自然美与战乱中的荒凉形成强烈对比。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军事的紧急使者在上郡传递消息,而春天的气息在河阳地区依旧流淌。这两句展示了边塞战争与内地和平生活的鲜明对比,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乱中仍能保持自然美好的一种无奈和赞赏。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汉宫的柳树随风摇曳,胡地的桑树郁郁葱葱,而边塞之地传来的琵琶声和横笛音符,却能触动人心。这两句通过对汉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共鸣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战乱景象以及多元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边塞生活的复杂性和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荼蘼殿春枝满霜,卢橘熟夏今乃黄。
弹丸煌煌照坐光,老叟惊诧见未尝。
客言采果孟冬月,剖竹为符带苍雪。
包之赫蹄满贮中,缠以丝枲外合节。
或藏绿豆因醉翁,或杂寸膏仍缄封。
三说未识将谁从,但觉色香新摘同。
分甘安能与众乐,秘方何惜都传却。
已誇指下石化金,仙指并求君勿噱。